[转载]婴宁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05级 戏剧教育专业班上课的讲稿2
(2013-02-16 22:21:58)
标签:
转载 |
三、教育戏剧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
[戏剧及沟通游戏:
教育戏剧也是这样,不过与传统上的戏剧概念比较,教育戏剧的概念领域要广阔一些,它不局限于舞台上,它的实践方法也与舞台戏剧不同。我们讲教育戏剧重点就是讲它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DIE/TIE的方法,或者创作性戏剧方法。
在英国和欧洲国家把戏剧应用与教学的基本方法称为Drama in Education、Theatre in Education,戏剧在教育中;在美国称为:Creative Drama,创作性戏剧。我们则吸取他们各自的长处形成适合我们的教育戏剧方法。
(一)、* 教育戏剧是一种区别于舞台演出的、以过程为主的、即兴表演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指导人的引导下,运用想象、调动自己的经验、在戏剧实作中去开拓、发展、表达、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感觉,达到开启智力、增加知识、活跃身心的目的。其基本程序和方法,虽然缘起于小学教学,但适用于任何年龄层的不同人群。
* 在这个戏剧活动中,参与者以即兴演出的动作与对话,发展出适当的戏剧内容,其所采用的戏剧素材均来自经验范围内,从而产生形式和意义。这样的创作性戏剧能反映出参与者对概念的理解和能力,能促进参与者的逻辑与本能的思维能力,能增进个人对知识和美感的领受能力,能通过戏剧活动的实践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参与者人格的成长完善和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训练舞台演员或业余演员。
* 创作性戏剧也可以运用于戏剧艺术教学,并进一步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教学是戏剧、剧场、创作与教育等多项技术的整合运用。戏剧的表现在于动作而非叙述,让师生在创作性戏剧的实践中学习、参与可以拓展语言与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技能与创造力、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社会认知、价值观与态度的建立。同时也了解了剧场艺术。
* 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和原则相同,但有阶段与层级的不同划分。它以人类本性的动能和实作能力,来表现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我们的逻辑与本能的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并同时产生美感愉悦。因此,应针对不同年龄、社群等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题材和教学方法。
* 创作性戏剧让参与者有自主的权力学习戏剧,透过教师或指导者的引导,由参与者渐进地、在师生互动中创作出他们自己的戏剧,在创作之后进一步引起讨论和心得交流分享。实际上这是一个通过团体合作进行的戏剧展演、认知活动。是参与者的内在创作与社会成长相结合的活动,而不是为呈现给观众欣赏的表演活动。
(二)、通常使用的方法很多,其主要方法有:
热身游戏(Warm-up Games)
通常包括认识游戏(使参与者相互介绍、熟悉)和比赛游戏(活动全身使身心
放松)。
剧场游戏(Theatre Games);
戏剧及沟通游戏(涉及节奏、形体、专注、语言、角色扮演等训练的游戏)及
合作游戏(相互协调、传达信息、转换、合作的游戏,以建立互信与自我控制
能力)。
在教育戏剧的角色扮演中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
1、人物扮演(Personal play):直接将自己转变为他人、他物的扮演;
2、投射式扮演(Projected play):将自己轮流或依序扮演多种不同角色。
静止视像(Still Image)(定格);
运用形体动作构成“定格”的“塑像”,以表达一个时刻、意念或主题,创作两个定格,可以对比对立的两个概念的不同。
精心挑选定格的一刻,可透过形体影像将意义具体化,是教学中经济而有节制的表达模式,同时也是可被参与者观察及解读的表达信息的符号,比利用文字表达更直观、明了、灵活、简易。利于参与者创造、观察、分析、反思。
教师入戏(Teacher-in-Role)
论坛剧场 (Forum Theatre):
演绎一个探讨某种社会处境或议题的戏剧,观看者有人觉得剧情或对白不对劲或迷失方向,或有争议,可以中止演出表达自己意见,踏进演区取代他认为不合适的演出者,说自己想说的话,或者作为新角色加入,表达自己意愿。从而引起争议,讨论立场与协商,审视不同意见与态度。
其他方法还有:
如集体角色、建构空间、墙上的角色、涟漪、新闻报道、竭力角色、心底话、仪式、纪录片、面具、默剧、蒙太奇、事件重演、角色互换、目击证人等等,将在以后的实践中接触到。
(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将学会一些创作性戏剧不同于职业演员训练的活动方式,其性质与内容有:
1、想象(Imagination)::以物体、声音、身体动作与头脑思考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参与者的经验与想象。
参考资料: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台湾成长文教基金会出版)
1、
2、
3、
在设定戏剧情境和行动中发展,进入戏剧。参与者对原始材料所提供的探讨范围、所激发的反应和所设定的戏剧情境,以及所规定的形式和角色达成共识,进入戏剧符号层面。从而把经验带进行动和情境,主动研习和表演戏剧文本,让参与者在想象的话语和行动中以观赏者和演出者的身份,体验不同种类的戏剧风格和习惯模式,达到学习目的。
4、
这些习用模式是:
(一)、建立情景活动:
透过设定时间、地点、人物来理解情境;
透过空间、光线、声音来制造气氛;
留意情境里的限制和机会;
为作品寻找和创造象征、主题;
寻找该戏剧情境对参与者不同的可能演绎。
1、
参与者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为戏剧人物想象有关资料;
然后分四个小组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写出四段简短对话;
2、
参与者分为小组,每组都跟戏剧主角有关系,各组决定自己的角色和身处地点。
教师入戏扮演主角,随意进入各组即兴演出;
每组参与者分别创作一段自己角色的简短对话与主角对话。
3、
一组参与者都扮演同一个角色,自由抒发,参与建设此角色的对白。
4、
小组集体创作一幅绘画,代表戏剧中的地点或人物,并讨论、探索其意念,
为想象中的人物或地方赋予形态。
5、
运用有限资源表现戏剧地点、场面等舞台场景。
6、
根据所用故事编写角色日记、信札或个人反思,组织戏剧情景。
7、
传统或改编的游戏,置于戏剧情景之中。
8、
置身于环境描述中创作一段导游介绍文字。
9、
在戏剧中透过图画反思,以图画作为思考整个戏剧的方法或引发思考的手段。
10、
挑选物件并借此物件表现角色特性。已发现这些物件的形式,从物件寻求物主的性格特征、人物背景等;此后,物主现身,再对照人物和此前判断,从新或加深人物认识。
11、
在墙上以图画描绘角色,戏剧发展时参考墙上角色资料,增加内容,即兴发挥,成为集体创作作品。
12、
模拟日常生活境况,学习管理资源、做决定、解决问题。
13、
音响配合戏剧动作,烘托戏剧环境。
14、
用身体构成一幅图画,表现一个时刻、意念或主题的静止画面。如果两个画面,则可以对比不同时刻或情景。
15、
选择揭开序幕时刻以事件顺序逐一展开多个画面,形成整个事件的相关联发展,逐渐揭示谜底。
16、
利用各种线索作为建构戏剧材料,以探讨和发展主题、事件、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