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年 四次鲁迅文学奖之后
2012年10月15日春城晚报·人物周刊·十年风骨特刊·文学闪耀·记者温星
2003年,于坚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诗人奖。这个整整十年前的奖,意义重大。
一方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所谓“十年磨一剑”,往往预示着卧薪尝胆之后的终成大器;另一方面,这个奖项的操盘者并非传统模式中的官方或文学机构,而是由中国最具时代感和良知的媒体(《南方都市报》)主办,其价值已经超出了文学本身。
2002年以降,十年间,全国各种主流文学评奖中,云南作家的身影如熠熠星光频频闪现。别的不说,仅鲁迅文学奖就收获了四次。在这里,有必要列个清晰明了的清单,以示敬意。
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别是:夏天敏及其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于坚及其诗集《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雷平阳及其诗集《云南记》、彭荆风及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
。
其中,后两位加冕的那一届,评委会特意吸收了一部网络小说进初审,虽然最终鲁奖并未授予这部作品,这依然被视为具有“破冰”意义。中国作协就此表示,这是鲁奖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的重要举措。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几乎同一时期,昆明作协主动吸纳了几名网络上很活跃的本土写手进理事会。其用意,不言而喻:传统文学需要注入新鲜的元素,不能脱离时代和生活现实。
这话,其实也就等于说,目前的文学,已经逐渐脱离了时代和生活现实。
在云南,这些年,由一批优秀作家的创作及创作之外的作为观之,他们似乎已经很明显地意识到了这个严峻的问题,并在努力挣扎,探索。
于坚和雷平阳不时受邀“走出去”,到国内一些大学举办文学讲座,或到西方国家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雷平阳写了本貌似与纯文学有点不挨的《普洱茶记》
,还被翻译成了多种外文;夏天敏脚带残疾,且已花甲,却依然随时下乡,体验农民兄弟们的疾苦;范稳在川、滇、藏三省(自治区)相邻的三角地带跋涉经年,终让这里的多民族大融合和大冲突的纠结现状在其“藏地三部曲”中呈现并升华;潘灵到保山市宣传部门挂职,走访50多个乡村,写出腾冲翡翠文化题材的《翡冷翠寒》
、滇西抗战题材的《泥太阳》两部长篇,堪称作家挂职成果典范……
另外,黄尧、张庆国、李霁宇、半夏等人近年来的创作,也可圈可点,颇为引人瞩目。
当然,游离于社会现实、主要依靠天赋才情和超凡想象力写作的也有,典型代表是海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被视为中国十大先锋女诗人之一的海男,一直是云南乃至中国女作家中的一个异类,连作家姚霏等蓝颜知己都认为其作品很令人费解,她却有着自己特定而又可观的读者群,并以平均每年两部的速度出书,历十数年而不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优秀作家中,夏天敏、雷平阳、潘灵三位都是昭通人。在中国作协命名的这个“昭通作家群”中,还有黄玲、宋家宏、刘广雄、樊忠慰、胡性能等诸多活跃于当代文坛的人物。必须承认,这个群体对于云南文学举足轻重,对于整个中国文学而言,其意义也已经开始逐渐发酵。
在斩获四次鲁迅文学奖之后,在作家们越来越务实的明天,会不会有更多的云南作家大放异彩,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我们拭目以待。
人物周刊·十年风骨特刊·文学闪耀 版块内容另见——
雷平阳:草根心灵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570102e6w0.html
于坚:第三代标志 彭荆风:长风几万里
夏天敏:农民代言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570102e6vc.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