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ynlib.cn/whpd/UploadFiles_2765/200704/2007423113610328.jpg
如果有人冒昧地向您提问——自秦始皇往下,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十个皇帝都有谁?那您反复掂量间最终又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如果要我回答,则我会按时间顺序开列出这样十位来,他们是: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康熙皇帝玄烨。至于明成祖朱棣在这十人当中究竟应当排在第几,则大抵是难有标准答案的罢。
那么,明成祖究竟凭什么得以跨进前十强皇帝的行列呢?其实他的业绩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几句话就可以总结了。可话说回来,语言概括固易,实现起来却是非一般的难啊!就历史上所有的皇帝而言,哪怕他们中的哪位仅仅干成了当中的一件,那他也就要算作是一个不那么简单的皇帝了。
先说明成祖的武功建树吧。虽然明成祖不是秦始皇、隋文帝、明太祖那样武功赫赫的开国皇帝,但他却同样拥有一个艰难困苦的夺天下的过程——和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一样,朱棣和建文帝之间的“靖难之役”也花了四年时间,而朱棣的军事才干在这四年中自然可见一斑。即位后的明成祖曾派大军南征闹事的安南(今越南),终把安南收归为明朝的疆土(汉武帝曾经派军队攻打南越国,并就此收回了广东、广西等秦末时独立出去的国土)。明成祖甚至新率大军五入漠征剿屡屡犯边扰境的蒙元部落(打遍欧亚无敌手的蒙古曾经是多么强大啊),令受伤的鞑靼部、瓦喇部胆寒窜避(汉武帝也曾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一蹶不振)。仅就军事方面的建树而言,明成祖至少也可以和以武功闻名的汉武帝平起平坐了((汉武帝可从未像朱棣那样亲征过)。
再说修《永乐大典》的事吧。试问在朱棣之前,古往今来,有哪个朝代修出过一部规模如此庞大、品质如此精良的类书来(《四库全书》乃东施效颦,且对古籍多有篡改)?他们甚至连想都想不到这个主意——秦始皇倒是往这方面想了,可是他的名字只是和“焚书坑儒”联系在一起。以“马上天子”著称的朱棣,对文化事业竟然也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煌煌巨著《永乐大典》的修成显然对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朱棣在其中功不可没!
再论那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壮举。出使西洋耗费巨大(因为非是殖民掠夺),如果没有开明的明成祖的全面筹划与强力支持,哪怕郑和再有雄心与才干,人类历史上恐怕也绝不会发生出这震惊世界的航海奇迹来。当郑和率领着明王朝的庞大舰队行驶在浩瀚的大洋上,当19世纪西方的几艘舰船不会吹灰之力就敲开了清朝锈迹斑斑的国门,21世纪再回首的中国人,就不由得不为六百年前那个拥有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强大海军的王朝而心生自豪——而明成祖正是这支帝国海军的创建人——朱棣所缔造的技术先进的“航母”式舰队让我们感慨沧海桑田中一个古老帝国的命运流转与起落。看一看明朝全盛时期的地图吧,从库页岛、黑龙江流域往下,一直到两广,到安南(今越南),帝国的疆土以一个巨大的扇面型面朝大洋敞开——这似乎是对大明帝国海洋性基因的一个隐喻(综观之,明朝显然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王朝)。
再论故宫和北京城的修建。元朝虽亡,但蒙古人的骑兵在当时的世界上显然还是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仍对明朝的北部边疆构成相当的威胁,基于此,朱棣力排众议迁都北京以天子之尊镇守北疆、拱卫国土的这一气度和魄力,恐怕也足使历代明君都要稍逊风骚。事实上,正是由于朱棣的这一伟大决策,北京城才拥有了从朱棣时代直到今天的辉煌。朱棣还下旨浚通了大运河,重修了万里长城……
所有这些,在今天,都成为后人领略明朝伟大成就的生动具象,乃至成为展现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朱棣执政的时间也就21年,远不及汉武帝、康熙帝等人在位的时间长,而且还是在打了四年大仗之后,可他的国家却能支持他在这期间完成这么多开支巨大的伟大事项,并且国家仍然在“永乐盛世”中大步向前——由此也不难想见朱棣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当然,朱棣的雄才大略固非常人所及,但他无疑也有比较明显的缺憾与污点,比如其皇帝之位得之不正,又比如对忠于建文帝的遗臣处置不当乃至过于残暴——这使他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君主,但似乎也不能毁坏他的伟大与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