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出门”成双赢苟合?

(2008-10-09 08:25:18)
标签:

足球

中超

退赛

武汉光谷

南勇

足协

总局

他乡故知

体育

分类: 他乡故知之足球天下

“退出门”成双赢苟合,谁才是最终受害者

文/他乡故知

最近饱受关注的武汉光谷事件终于有了进一步或者说是突破性进展,出席中超俱乐部老总峰会的15家俱乐部一致赞同中国足协做出的取消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注册资格并追加罚款30万元人民币的处罚。同时,会议通过了武汉光谷退赛后中超积分重新计算的事宜。根据表决,武汉队全年比赛被判为0-3告负。所有球队在与武汉队的比赛中都取得6分的积分。

 

各家老总出奇的意见一致,着实让媒体和球迷感到匪夷所思,特别是先前反对呼声比较高的辽宁和广州两家俱乐部也是选择了平静接受。究其原因,也无外乎利益二字。一方面,武汉光谷的退出虽然最大问题出在有中国足球的体制身上,但作为联赛的最直接受益者,各家老总都选择稳字当头,先保证自己不出乱子。还有一方面,武汉退赛之后中国足协出奇的强硬态度,更何况还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这无疑让其他各家俱乐部不敢有犯上作乱的想法,至少是现阶段没有革命的动作。

 

利益让除了武汉队之外的各家俱乐部选择沉默,同样利益也会让武汉俱乐部选择反抗。俱乐部本赛季的大投入一夜之间化为泡影,6000多万的投资,李玮峰300万的转会费外加自由球员转会的4000万损失。也就是说在这次退赛中俱乐部纸面上会损失上亿元。这样的损失无疑是灾难性的,对于沈烈风这个商人大股东而言也绝对算不得小数目。而且俱乐部还被取消了职业联赛注册资格,告别足球圈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问题。

 

对于峰会的决议,武汉俱乐部也终于有了反应,在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上,也足了相关的声明。从武汉俱乐部做出的此次声明来看,没有继续声称要以法律等手段继续维护自己权益,也许这也表明他们已经默许了足协的处罚。

 

声明中强调“就李玮锋的处罚,我们表示愤怒和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程序的问题,多重标准的问题以及回避制度的问题。”这也是沈烈风在接受记者媒体采访时常说的足协罪证;“这样(退赛)做既是为了俱乐部的尊严,更是对中国足球和广大球迷负责,并希望能以此来警醒中国足球界,推动中国足球的变革。”、“当我们无力改变现实的时候,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选择退出,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换取中国足球美好的明天!”俱乐部用近乎伟大的理由阐述着对退出的鲁莽和无奈的尴尬,随着事态的一步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质疑武汉光谷的不负责任和草率;最后声明也用“我们再次的向广大球迷曾经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由此给球迷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更加显示了俱乐部的无奈。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至少武汉方面还会做最后的努力,至少沈烈风还会为自己的利益再做一些争取,然而这些都是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做最后的挣扎,几乎与足球无关,或者说只是以足球为幌子来挣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或许这次“退出门”让沈烈风名声大做,让这位大商人以与足协抗衡的“荣誉”可以更好的“二次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动乱最大的受益者是沈烈风和他的集团,一种另类广告让他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而那些可怜的球员们,只能是将“即将落地的饭碗”尽快拾起。

 

中国足协在动乱中少有的强硬让自己似乎有了些许威信,而这次“漂亮”一战无疑让总结对南勇有了更大的信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勇将成为谢亚龙的接班人。或许,强硬派执掌足协会让我们有些许期待。

 

强硬让足协获得了一些威信(至少表面上这这样),强硬也必将让南勇得到总局的赏识,强硬让商人们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阵地,强硬让球员丧失了半个赛季的比赛全,强硬让球迷撕心裂肺。谁说“退出门”是两输的博弈,其实更像是双赢的苟合,而真正输得只是球员和球迷。

 

毫无疑问,人们对足协的咒骂与怀疑无疑还会继续,“退赛门”只是将近尾声还没有结束,而他留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的,只能是黑暗。如果有光明,那只能是如武汉俱乐部声明中的“换取中国足球美好的明天”,你相信吗?

 

你可以说这更像是官民斗,大家都知道的结局,你知道,我没说。

武汉退赛为出线纪念日献礼  谁逼迫武汉退出

 

山东体育休闲广播,STAR FM102.1

                      星光调频,从分享开始

1021竞技风暴播出时间: 12:00--13:00  体坛辩论会

                     20:00--22:00   体坛夜话

              山东体育休闲广播 在线收听 

 

点击回到我的首页,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