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唉!纪伊国屋书店东京店关门】
日本朋友告诉我,东京纪伊国屋书店停业了,吓我一跳。原来是南店停业了。
纪伊国屋是全日本最大的图书连锁店,是我最喜欢泡的书店。书店创办于1927年,距今89年了,比宫崎骏年龄大多了,店龄比手塚治虫(《阿童木》作者,1928-1989)、藤子•F•不二雄(《哆啦A梦》作者,1933—1996)都要长呵。
东京新宿有两间纪伊国屋,南店面积最大,在西新宿的高登时代广场大厦,我去的最多,十层高,楼顶是纪伊国屋剧场,六楼通道与东急hands(东急手创商厦)相通。东急手创几层楼,卖的不是大商家大牌子大路货,而是全部极具创意发明的原创性家居生活用品,是我最爱的日本商店。
遇到书店晚上打烊时,我只剩下半小时,不能走正门,便从东急楼上穿过去,好几次都“取巧”闯进去买到了需要的书。
另一间是总店,在新宿三丁目。三年前,我专门去新宿追看宫崎骏《起风了》,电影院对面便是总店,买好电影票,还有宽裕时间,便一头扎入总店。
纪伊国屋日本本土原来总共有68间门店,海外分店27间,其中台湾6间,美国10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澳洲、迪拜都有分店。我去过北海道札幌与大阪的分店。吉隆坡有两家,最大的店在阳光广场,去年国庆我又去泡了一个下午。
纪伊国屋书店社长高井昌史在南店停业当晚,对着近百位依依不舍的客人不停躹躬。南店实际上只是关闭一至五楼“和书部(日文书)”,六楼“洋书部(外文部)”仍然营业。
日本人的图书阅读率,与德国一直名列世界顶端,这是两国国民素质誉满全球的原因之一吧。
上周,《南方周末》头版刊发了南方周末评论员朱迅垚的评论《实体书店也能活得不错》,文章透露了中国内地书店的生存状态:实体书店最困难的时期是在2006年到2012年左右。两大趋势决定了实体书店的风雨飘摇,一是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井喷式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大规模从实体书往网络阅读转移;二是电商尤其当当网亚马逊为代表的书籍电商横空出世,改变了人们获取书籍的渠道和习惯。
那几年,全国书店业哀鸿一片,各地的著名书店如多米诺骨牌倒塌。时代的钟摆在大幅震荡之后恢复了新的动态平衡。2012年以后,实体书店慢慢缓过来了。
第一,人们的阅读偏好逐渐稳定。网络阅读尤其移动端阅读的确已经成为真正的主流,但是人们不再像最初几年那样赶时髦,纸质阅读的典雅、质感、仪式感仍然有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魅力。虽然一部分人购书习惯转移到网络,但逛书店的体验感仍然找不到替代,他们重新怀念起实体书店。
第二,实体书店业自身的改革打开新的市场空间。人们抛弃实体书店的本质原因在于,传统书店给人们提供的服务互联网基本都可以提供,那么还需要实体书店干嘛呢?给读者提供新的增量,这就是实体书店改革者要做的事情。在市场压力下,实体书店越来越强调体验性、审美性以及文化空间的功能性。在这条路上,相当多的实体书店反而越来越成为市场宠儿。
央视主持白岩松曾感慨:“当你领着自己的孩子走过一个城市的时候,如果这个城市闻不到咖啡的香味,看不到茶馆的安静,看不到书店有那么多读书的人,那个城市将失去很多美好的氛围。当然,即便所有的实体书店都消失了,你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买书,但当你当上父母的时候,你领着孩子看什么?路过都是名牌店,城里所有的实体店都是餐馆,好玩吗?不好玩。”
2009年夏天,《麦兜响当当》全线上映后,我人在纪伊国屋南店,与国内同事通手机信息(那时微信没出现)了解上映情况。二个月后,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我在南店“洋书部”看到杰克逊纪念专区,大为感触!
10月12日,总店举行大友克洋新书讲座。大友克洋是日本动画界五大天王(宫崎骏、富野由悠季、押井守)之一,是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先驱。代表作是《阿基拉》《大炮之街》《童梦》。“阿基拉”日文本意是“光明”,纪伊国屋南店的停业,意味着日本实体书店不再“光明”了吗?
怀念纪伊国屋南店呵!
===============================
【新浪钟路明博客链接】
高校丽人翻阅情色书刊
日本老牌书店为啥抢光春树新书?
谁是今年日本最火的动漫?
手塚治虫为何要躲进桌底下面?
9名美少女如何挽救日本名校((下篇)
震撼!日本国宝级动漫大师手稿特展
【方舟评论】实体书店也能活得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