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的“MOTO情结”

(2008-11-14 08:53:04)
标签:

微软

梁念坚

陈永正

摩托罗拉

it

分类: 我是记者

 

昨天下午三点五十分到了微软发布会的现场,跟陈然峰打招呼时,他说:“梁念坚出任我们新的大中华总裁,来自摩托罗拉,你采访过他吧?”

 

“梁。念。坚。对,采访过他,四五年前了,而且只有一次。”

 

 我想起来了,大约2003年底,梁念坚作为摩托罗拉网络事业部亚太区资深副总裁兼总经理,与当时摩托罗拉的首席运营官迈克·扎非罗夫斯基、当时摩托罗拉 (中国)总裁时大鲲一起在北京接受了媒体采访。不过,当时的主角是迈克·扎非罗夫斯基和时大鲲,对梁先生印象不是很深,他说话也不多。

 

“怎么又从摩托罗拉请来一位?”我的话刚出口,陈然峰已经被人叫走了,他估计也没听到。

 

是啊,又是一位来自摩托罗拉的高管,梁的背景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上一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他同样来自摩托罗拉,是不是摩托罗拉的人特别适合微软,特别适合领导微软的前进?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台上的微软高级副总裁让·菲利浦时,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强调:“我们认为在梁先生的领导力的素质当中和我们的要求之间有一个最完美的匹配”。

 

之所以选择梁先生,他着重指出四点:1、对整个IT行业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力,不光是电信行业,整个IT行业;2、对于技术创新,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充满了激情;3、在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面也具有非常卓越的领导力;4、对于微软大中华区的快速增长有着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在让·菲利浦看来,梁先生的这四点特质符合了微软的期望,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

 

梁念坚和陈永正都来自摩托罗拉这一事实,难道只是巧合?

 

陈永正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微软中国最成功的一位总裁,作为为数不多的不是因为业绩原因而离开职位的跨国公司驻华高管,陈永正打破了历史上微软中国总裁在职不超过两年的“魔咒”。而在2003年,当陈永正从摩托罗拉(中国)总裁转身、接手微软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对他并没有多大信心,微软大中华区总裁并不好干。

 

然而,陈永正四年的表现出人意料地好,人称“公关高手”。事实上,微软中国最需要也是政府公关的好手。

 

从“不看好”到“最成功”,这种反差更让微软对陈永正的背景和之前的经历“非常地感兴趣”,我相信,微软此次耗时十四个月来选择新任大中华区总裁,一定在中国以及在全世界进行了广泛的寻找和评估,也见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领导人才,但他们对“来自摩托罗拉的人”会多看上两三眼,会多留一点心。

 

摩托罗拉,进入中国已经21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本土化的策略,使摩托罗拉培养了一大批熟悉中国市场并具有全球背景的中国区高管,而摩托罗拉——美国巨无霸企业的背景、在电信行业的地位,使得这些中国高管们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政府高管,在建立政府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

 

早年的摩托罗拉中国掌门人赖炳荣就曾被喻为“政治家、外交官”,赖先生在中国市场为摩托罗拉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也为后任者在市场拓展、经营思路、管理模式等方面趟出了路子。尽管今天的摩托罗拉全球业务正面临困境,但摩托罗拉在中国做得不错。

 

某种程度上,摩托罗拉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在华高管的培训中心、“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数十位高管,分布于IT行业的各大公司。

 

已经去了NBA的陈永正、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苹果亚太区副总裁卢雷、三星无线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周晓阳、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鲁敢、诺基亚西门子中国公司总裁何庆源(现已离开加盟风投)、原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王善齐(现已离开),等等。

 

最近的一个是,106日,飞利浦任命孔祥辉为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任总公司执行副总裁。孔祥辉也来自摩托罗拉,此前担任摩托罗拉北亚区移动通信事业部总经理及移动通信战略成长部总经理。

 

现在,微软中国迎来了梁念坚时代,感觉整个微软对梁先生的期望值非常高,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六任中国掌门人,其实压力很大,如一位业界资深人士所言,梁最大压力是搞好政府关系及微软在中国的形象问题。

 

梁念坚在摩托罗拉期间的工作重心在整个亚洲地区,并不是特别聚焦中国市场,不过,在摩托罗拉之前,梁念坚曾在中国扎过根,“我1986年就来到了北京”,这次,梁先生很高兴:“我又搬回了北京。”

 

希望梁先生在微软中国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