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赵宁宇
赵宁宇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33积分
  • 博客访问:9,094
  • 关注人气:1,454
  • 获赠金笔:18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演教育政策调整与教学现状(连载四)

(2009-04-07 15:44:41)
标签:

娱乐

分类: 表演艺术!

新时期以来,表演教育及各类艺术教育皆面临一种窘迫的生态环境,那就是:将艺术教育诸学科普通文科化。

艺术教育与普通文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完全应该实施一整套独立自主的教学系统和管理办法。但自从80年代初由院校自主进行的招生考试(特别是文化考试)被并入普通高考之后,越来越多的普通文科的管理办法被套用在艺术教育之上。当这些办法显现出并不适宜之时,又有更多的理工式的“量化”指标被引进,我们的艺术教育,“越改越良”,广大艺术类教师苦不堪言。

社会艺术教育的滑坡。

院校表演系的生存、发展可能性,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

全民美育基础;

影视戏剧创作需求及就业岗位;

院校师资及硬件情况;

有效竞争所需的人才倍比。

全民美育教育水平之低下,有目共睹。应试教育的恶果,连续显现,但似乎没有看到改善的苗头。只要试卷高考是大多数人成长的必由方式,美育教育就很难找回其应有的价值,在此方面,我们的民族只能称之为跛足巨人。

影视戏剧创作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提升,但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很多。因为,在当下的国情下,影视戏剧创作的作品数量上已经趋于饱和,正在进行质量的提升。创作一线不需要更多数量的人才,也没有提供大量的岗位。种种对于艺术创作蓬勃发展、需要大批人材就业的说辞,都是禁不住推敲的臆想。至于对于全民普及艺术教育的工作,并不由高端专门人材承担,而应该培养专门的初级、中级艺术人材,这是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在此方面,由于大批初级、中级艺术教育单位扩旗升级,“地方部队主力化”,改头换面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使得基础艺术教育更显薄弱。

院校师资情况及硬件情况,均存在不足。国家在建设高校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有规模的综合大学,而不是有特色的专门院校和学科。此点似乎和国际惯例背道而驰。

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在艺术创作岗位上提供某种倍比的人材进行良性竞争,都是必要的。然而,扩招后各院校毕业的演员远远高于市场所需,良性竞争变成了恶性竞争,种种引起社会非议的现象时有发生。自由竞争虽然好,但是我国的影视戏剧产业本身并非完全市场化,不能提供一个真正自由竞争的平台。在这样的前提下,院校被要求提供大批毕业生,使得影视界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扩招的恶果。

对于新世纪各校表演系学生情况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扩招”。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在颁布日起即遭遇了各艺术院校很多教师的反对,今日看来,这种反对是颇具眼光的。中国艺术教育本来就步履维艰,经过数十年惨淡经营总算有了模样,90年代中后期,恰逢老教师大规模退休的年头,各校优秀教师大规模减员,在这底气不足的关键时刻,忽然要求大规模扩大招生规模,稀释本已缺稀的教师资源,对于各艺术类专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其后果在之后十年中一一显现。

但是各高校必须执行,表演系也不例外。

稀释教育资源的结果,新世纪中各校表演系培养出的人材数量急剧下降,表演系的声望同步急剧下降。教育阵地输出人才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国家文化产业和“软实力”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各个产业的发展,甚至国家形象。

表演系教学现状。

在此,我们可以看看今天的表演专业教育的图景。

招生已经不是优中选优。由于连续扩大招生人数的压力,表演系必须招收比以往多数倍的学生。达到传统标准的学生要招收,达不到传统标准的学生也要招收。按照传统标准,其中的一部分不具备成才的潜质。

院校表演专业学生数量激增,院校品牌贬值。精英教育带来的优越感逐渐淡漠,演员成才所需要的自信甚至骄傲基本丧失。

传统教育体系逐渐修正,训练量减小,理论度降低,专业性减弱。因师资不足学生激增,一对一的小课几乎消失,代之为大课。排演剧目渐少,四年整体专业授受、训练内容大减。

与此同时,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基础学位课程——英语、政治等,约500600课时,占大学课时1/4——不仅未削减,反而有所增加,并持续挤占专业课时间。与本科学习关系不大的毕业论文也占用了相当多的教学时间。

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持续降低。许多学生不能完成教师要求的课程要求,也不能完成各学期的教学指标。自觉的晨功、台词训练、形体训练、声乐训练仅仅在形式上存在,按照传统标准,更多的学生在诸方面并不合格。具备舞台演出所需标准语言和形体能力的学生为数甚少,戏剧演出广泛开始使用麦克风。影视剧拍摄亦暴露出学生基本功的不足,有些甚至连同期声所需的音量都不能满足。普通话普遍不合格。学生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能力普遍不足。

学生们甚至不能保证出勤,或者全心全意在课堂时间投入学习。一些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意义不大。

学生们认为戏剧、电影类的基础课程有用,但大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学习。

拍摄影视剧的诱惑远远高于课堂学习。在许多学生看来,拍戏比上课的价值高得多,拍戏也是检验自身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许多学生认为,拍戏不需要刻苦的训练过程,得到拍戏的机会比把戏演好更重要,或者得到拍戏的机会就能够把戏演好,从拍戏中才能更好地学会演戏的本领。

学生不认为老师是权威,很多时候,学生对老师价值的评判,不是因为其德行和学识,而是根据他是否有知名度。

以上现实在国内各院校均广泛存在,有大量具体例证和数据可以证明。

 

影剧一枝花,全凭腕当家(连载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52510100cu4v.html

老师不老,学生不学-上(连载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52510100cwz8.html

老师不老,学生不学-下(连载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52510100cyfq.html

表演教育政策调整与教学现状(连载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52510100cz4c.html

 

 

 

阅读(917)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