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表演艺术! |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回想人类诞生的时刻,那是如何苦痛的艰难时世。
在那时的世界上,人类几乎是最为弱小的一种存在。
自然环境十分险恶。火山、海啸、地震、洪水、野火,在每一种天灾发生的时刻,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遭遇灭顶之灾。人类没有任何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在天灾面积比较大的时候,人类连逃避的可能性就没有。
而其他的生灵对人类造成了更加巨大的威胁。所有的食肉动物,都是人类的天敌,狮、虎、豹、狼、蟒、蛇、鹰、鹞、鳄鱼……以及许多已经消亡的物种,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消灭一个自然人。有时并不需要野兽捕食,横冲直撞的野象、猛犸、野猪撞死了许多人类。也不要小视体型小的昆虫,苍蝇蚊子传播的细菌和病毒也可以一片片地毁灭毫无医药的原始人类。
事实上,人类并没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如此的强敌,人类生存的本身,便对人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饥饿——很难有足够的食物;寒冷——兽皮草叶并不能留住所有温暖,炎热——死在烈日的炙烤之下;病痛——根本无药可治,“工伤”——早期劳动带来的死亡……
大部分原始人类死去了,活着的,属于达尔文主义所谓的适者生存。他们能够存活的关键在于,记忆中存储了死去的前辈留下的经验。
当一片沼泽吞没了许多人类之后,人们知道那里不能穿行。
当一个山洞里的猛兽吞噬了许多人类之后,人们知道那里不可进入。
当一片山谷中许多人类有去无回的时候,人们知道那里有不能呼吸的毒气。
例如,描述一下尧舜时代的河北平原。如今的河北平原是著名的粮仓,人们丰衣足食。在多少代人的记忆里,这里只有战乱,没有饥荒。但是过去呢?这里到处横行着捕食人类的狮、虎、豹,到处盛开着足以毒死一个氏族的野花。夏天的酷暑,冬天的严寒,都能够消灭一个个逐水草而居的氏族。为何要逐水草而居?因为彼时的人类还没有掌握凿井的技术,远离河流数里的人类便很有可能被渴死。而一年收集的果实草叶,或许还有拣到的半腐烂的野兽尸体,在漫长的冬季中支撑着氏族的存活,但是分量仅仅差了几天,便能够让又一群人类自然死亡。他们的死亡支撑了鹰鹞、虎豹甚至老鼠的继续生存。
在如此严酷的外部环境中,残存的人类活了下来,他们繁衍成了如今的几十亿高度文明的地球公民。
让-雅克·阿诺的影片《火之战》,在相当程度上复原了原始人类的生活景况。
人类掌握的主要能力有:石器、火、耕种、狩猎/捕鱼、饲养。
属于文明范畴的,应该是语言和记号系统。
石器使人类的体能和手臂都伸长了。
有了火,人类可以抵御野兽和寒冷,后来还有了熟食的习惯。野兽为什么怕火?可以想象,在上古之世,天火常临,按照科学解释,无非是高度干燥和高度日照热能聚集,还有少量的火山爆发、地热外泄和化学反应,形成了所谓天火。在与火的搏斗中,所有的生灵都失败了,也就形成了对火的惧怕。人类掌握了火,也就掌握了构成其他生灵惧怕的利器。取火有钻木、燧石、借助自然火种多种,总之,人类掌握了火。
耕种实际上是对野生植物的驯服过程。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了解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和使用,哪些不能。之后,人类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那些可以食用和使用的植物进行了一些帮助,那些有更多的水、动物粪便和日照的植物生长良好,于是人类让这些外部条件产生得更多。我们也要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们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使得自己的原始庄稼最终死亡,经过了希望的春天和失望的秋天,最终怀着痛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狩猎和捕鱼是对其他生灵的战争。开始,人类对那些弱小的动物下手,随着人类能力的增强,强大的生物也成为了人类的盘中之物。如今,非洲草原上的黑人儿童居然可以捕捉大象和狮子,关键在于,他们手中挥舞的是飞旋标。人类掌握了工具,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石头和兽骨经过打磨形成的利刃,无论单独使用或者系在木棍上,都有巨大的杀伤力。草藤皮条拧结成的绳索,可以以多种方式杀伤动物。用更多类似材料构成的网,可以捕捉陆上水中的动物。石头树干挥舞起来,可以让强大的动物退身,一定的设计还可以让他们死亡而贡献尸体。之后的发明就更多了,弓箭、拍竿、绳套。人类在初次的成功和意外之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技术。
有一些动物在被捕捉之后存活下来,食物够了,人类不忙于杀死他们,而是让它们按照惯常的方式存活,之后他们发现以某种方式饲养它们可以让他们增加重量,提供更多的食物。这就是饲养的由来。还有一部分成为了人类的工具和朋友,比如马、狗和骆驼。
漫长的岁月中,一个疏忽就可以让人类毁灭,但是人类挺了过来。走过去,便不同于即往,必须有进步。也确实进步了。
人类的语言也是自然的产物。原本简单的唇齿鼻舌额发出的声音,和野兽毫无二致,但是在无数次的碰撞和交流之后,简单的交流产生了。生物有许多种交流的方式,比如蚂蚁的气味和激素的交流,蝗虫后腿碰撞信号的传达,人类都没有掌握,然而看起来,人类掌握的语言,已经足够用了,而且更为高级。
在语言学家看来,简单的语言更有利于传达,因为它们更容易被掌握。当今世界,不发达的国家地区中总是并存着数百种甚至数千种语言,比如非洲中部的某些国家,几乎每一个村庄都存在一种专门的语言,在此可以回顾一下巴比伦塔的建造。而国际通行的却是简单得多的英语。确实,英语只有26个字母,就可以表达所有的含义。英语的语法也简单得多。法语、德语、俄语这些重要的语言都比英语要复杂,遑论汉语,更不要说波利尼西亚群岛上那些土著的语言了。如果产生一点联想,那就是,食品、服装、房屋创造的产值总是比戏剧、电影多得多,因为他们和人类基本生存的关系更密切。
再有,就是记号系统。
人类的记号,开始只有一种,之后逐渐发展成许多种。
最开始的记号,基本都是象形的。
之后又出现了表意的。
象形的记号发展出许多文明产物,一部分形成了文字,比如中国的汉字。一部分成为了艺术样式,也就是绘画。
原始人所画出的牛,既是文字,又是图画。
文字越来越简洁,最后成了“牛”。图画越来越复杂,最后看起来和真的牛十分相象。但是不同风格流派的画家画出的牛有所不同,毕加索画的牛就是一个新品种。
人类为什么要生产如此的记号系统?
一部分是为了实用的目的,抓住了多少牛,杀死了多少牛,吃掉了多少牛,记下来有用处。这个冬天我们还有十头牛,足够氏族的一百人存活;但是如果还有九头,就必须再去捕捉一头,或者采集一定数量的浆果。
一部分没有实用的目的。今天和一头极其雄壮的公牛交手,没有擒获。今天被一头牛踩死了自己的孩子。今天吃掉的牛十分惬意。许多理由都可以让人类在石壁上刻下牛的形象。
安第斯山,巴斯克山洞,苏格兰高地,杭爱山,大鲜卑山,非洲丛林。
还有若干记录的方式,用石头摆出一个牛的形象,将一段形状如牛的木头收集,用水在地上的凹地里积成牛的形象。大部分记录消失了,留下来的是很少的一些。
这些,都是艺术的雏形。
表演艺术的起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