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卡帕多奇亚乌奇萨黑暗教堂洞穴酒店 |
分类: 多彩土耳其 |
从科尼亚驱车出来一路向东,一百五十多公里都是平直的公路和广袤的平原。之后,公路开始多了起伏,两侧的农田逐渐被沙化的土地所替代,算是进入了丘陵地带,到了卡帕多西亚地区的边缘地带。
早在铜器时代晚期,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就有人类文明存在,居住的主要是赫梯人。赫梯王国衰亡后,统治这里的先后是吕底亚人和波斯人,之后归属亚历山大大帝部将塞琉古所建的王朝,公元前一九〇年前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政权迫害基督教的时期,这里成为基督徒的避难所,继而成为传播与研究基督教义的中心。公元六世纪起,随着阿拉伯人、突厥人的不断入侵,大批基督教徒逃离,卡帕多西亚再度成为滞留下来的少数基督徒的避难所。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当地居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少数坚持信奉基督教的人几乎全部撤离,作为基督教中心兴旺了几百年的卡帕多西亚逐渐被世人遗忘。二十世纪初,法国神父纪尧姆·德热法尼翁偶然发现山岩和石柱上那些奇特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遗存的大量宗教壁画,从此卡帕多西亚受到西方宗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其罕见的人文价值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
卡帕多西亚地区南边的埃尔吉亚斯山和哈桑山以前是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在阳光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而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是蘑菇、树桩、尖塔形状的石笋和石柱。
或许是这些粗砂岩硬度较低,而且周边也缺乏建造房屋的木料和硬度较大的石材,当地人很早以前就开始掏空石柱当成房屋居住,基督徒还用同样方法打造了不少教堂和修道院。奇特的岩石构造和大量的穴居遗迹造就了卡帕多西亚的独特景观和文化遗存,被《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也是土耳其很早进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
口罩第一眼看到这独特的岩石和上面鸽子房般的石穴就被震撼到了,就在还有几公里到达格雷梅的一处高地上,后来知道那里叫做乌奇萨(Uchisar)。
一块巨大、高耸的火山岩成为该区域的中心,被当地人称之为城堡,上面密密麻麻凿有许多通道和窗户。这是方圆几公里内的至高处,口罩预定住处的格雷梅村与乌其萨就隔着一条沟壑纵横的奇石山谷,沿着大路行驶就是绕过这条山谷抵达格雷梅。
预定的宾馆叫做SOS Cave
Hotel,有一个挺大的观光露台和数个岩石上开凿出来的房间。洞穴屋相当神奇,尽管外面骄阳似火,但房间内却凉爽得很;露台兼做餐厅,看着外面的神奇地貌,无论是吃饭还是品茶,都是相当惬意的事情。店主相当热情,不仅给了详细的旅行建议,还在地图上认真做了标注。依照他的建议,口罩等利用当日剩余的时间去了露天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Open-Air Museum)位于格雷梅村外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就在公路旁。如果在卡帕多西亚地区只能造访一个景点,这里是首当其冲的。
露天博物馆是成片突兀的石柱和山包构成的奇特地貌的代表之处,依其自然形状被凿出了许多洞穴,包括多处凿建于公元十世纪左右的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等,其中不少有着色彩依然鲜艳的壁画。
进入景区顺着卵石路直行,首先到达的是圣巴塞尔礼拜堂,是纪念本地区最重要的圣徒之一巴塞尔所修建的。正厅左边的墙壁上是巴塞尔的画像,右侧为马耳他十字架,旁边圣乔治和圣西奥多在斩杀象征异教的龙,应该是靠近洞口的缘故,这些壁画都有些褪色。
半圆形后殿的右边,是圣母抱着小耶稣的画像,耶稣头上光环里有个十字架。地面上的凹槽是礼拜堂的建造者和捐赠者的墓穴,这是少有的允许室内拍摄的岩洞教堂,有着更加精美壁画的地方禁止摄影,而且有专人管理。
巴塞尔礼拜堂的上方,是十二世纪的苹果教堂,门上方是升天场景,绘制得相当精美;教堂的名字可能来自生长在附近的苹果树,也可能是人们对第三个圆顶上画的长天使手中圆球的误解。其他开放的基督教遗迹还有圣芭芭拉礼拜堂、蛇教堂、食堂等,而最著名的则是需要额外再付门票的“黑暗教堂”。
黑暗教堂因窗户很少而得名,正是得益于暗淡的光线,教堂内的壁画保存得相当完好。位置较低的壁画还是遭到了一些破坏,除了毁于异教徒之手,当地还有传闻若把圣者的眼珠研成粉末则可制成春药,于是不少人物壁画的眼睛被抠掉而成了愚昧的牺牲品。
黑暗教堂的壁画是丰富且完整的圣经故事,对圣经内容熟悉的人可以从中找到天使传音、圣母去伯利恒、耶稣诞生、受洗、变身、进入耶路撒冷、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等诸多画面。耶稣出生的场景相当有趣,圣母在马棚里生下耶稣,找不到干净的地方只好把耶稣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入食槽,壁画中特意画了一头牛和一只驴把鼻子伸到食槽里的样子。
与耶稣相关的壁画多在位置较高的地方,得以完好保存。露天博物馆的马路对面是托卡利教堂,也是相当精美的一座。走进托卡利教堂,先要经过公元十世纪修建的“老”教堂,绘满了表现基督生活的壁画;楼上是不到一百年后建立的“新”教堂,壁画题材与老教堂类似。地面下的洞窟里曾有墓穴,在上世纪人口交换时被基督徒们带走了。
从基督教早期受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开始,基督徒就开始在卡帕多西亚的神奇地貌上打造教堂和避难所了。后来阿拉伯人、塞尔柱人不断入侵,这里再度成为基督徒聚集的地方,避难的同时宗教研究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东正教会与罗马教会彻底决裂前的数百年,相关的争论甚至宗教迫害也时有发生。
作为基督教中心之一的卡帕多西亚彻底衰落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尽管奥斯曼苏丹对基督教采取了宽容态度,但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拓展,剩余的少数基督徒选择了离开。基督徒们曾经在此开辟了独特的生存方式,目前遗留下来的不仅是岩洞内神秘的教堂和精美的壁画,而且还有上百座生活设施齐全的地下城。
如果单从规模而言,岩洞教堂及岩穴居所与中国陕北的窑洞差别不算大,但卡帕多西亚的地下城则是比中国华北的地道要壮观得多的浩大工程。
博主近期其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