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剑池虎丘吴王阖闾墓虎丘塔御碑亭万景山庄孙武练兵场 |
分类: 江浙皖沪 |
紧承前篇:虎丘,殉葬三千宝剑的吴王陵墓
一走入圆洞门,可见高崖下一片清池,传为阖闾墓葬所在。据《吴地记》记载,因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名“剑池”。
崖左壁“剑池”二字为元周伯琦所书,但民间相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虎丘寺僧人以两只鹅易王羲之“剑池”二字,羲之书就后,到手的两鹅化作龙虎回到虎丘山头,此为“神鹅易字”的传说。另据《元和郡县志》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所凿之处遂成深涧”。明朝正德年间,唐伯虎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
一九五五年人民政府清理剑池时确实找到一条长约十米的石胡同,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横三竖四块青石琢成的长方形石板,显然均为人工所为,墓门的形制和朝向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制,因此推测可能为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在虎丘塔下,且规模宏大,一旦开挖必使塔遭受影响并有坍塌的可能,因而未进行进一步挖掘,所以千古之谜至今未解。
从剑池拾阶而上就可到虎丘塔前,那塔早已是座斜塔,塔高近五十米,塔尖偏离中心两米多,与虎丘塔同期的杭州雷峰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倒塌。到五十年代,虎丘塔岌岌可危,采用铁箍喷浆法,如箍桶一般,每层塔内用钢筋箍起来,地基灌浇水泥,有效地消除了裂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修塔时在宝塔内发现了越窑青瓷花碗、装有经箱的石函等珍贵文物(现存苏州市博物馆),发现了当年修塔时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根据文物中的文字记载,证实了虎丘塔的建造年代。虎丘塔所在应该是苏州城区的制高点,虽然海拔不足四十米,但举目四望的确看不到任何更高的地方,苏州是不允许建高楼的。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见证,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虎丘塔周围有御碑亭和一些老寺庙的遗迹,有兴趣可以慢慢查看,或许会有新发现呢。
虎丘东侧有座万景山庄,建在沿山坡堆起的黄石假山上,内有数百盆精品盆景高低错,站在高处一目了然,极富气势。苏派盆景是我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的发展。万景山庄为我国最大的盆景园之一,集中了苏州的大部分盆景精品。
由此处上行,小山上有处平坦所在,居然取名“孙武练兵场”。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孙武、孙膑和吴起有篇合并的列传,对孙武的记载篇幅并不长:【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如果虎丘一带真是伍子胥所建之城中之城,应该是阖闾的王宫所在。而此处为孙武的练兵场,就大胆猜测是《史记》所述他把吴王宫女训练成“虽赴水火犹可也”的士兵,甚至可以说这里是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的地方。
司马迁的笔法优美,《史记》的这一小段就产生数个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以虎丘为代表的吴文化遗迹,在苏州和周边地区应该还有很多。比如《史记》记载伍子胥被夫差赐剑自尽时,【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文中吴之“东门”和“胥山”,如同伍子胥所筑吴都一样,至今还是众说纷纭。
胥山有数种说法,“嘉兴说”似乎更为可信,而那里已经开辟为采石场,由二十几米的山丘变做十多米的深潭,为此说增添凝重的悲情色彩。毕竟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事情了,连正史中的记载都不敢说是准确的,没有实际的考古发现,怕是很多都要成为谜案,后人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更会是文艺创作和架空小说的创作源泉。(全文完)
博主近期其他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