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脏唐烂汉”,似乎,两汉与盛唐的两性关系最随便,哪怕外族女性都是选美舞台上的漂亮姑娘。其实,并非汉唐,哪怕到了大明王朝,这种直抵人心、躲避道德的两性关系,依旧成为令人咂舌的特殊时期。比如,明朝风行民间的女性“马尾裙”,早已穿越了炫耀美色、显示青春的小圈子,一条特立独行的裙子,竟然变成了明朝帝王沉迷女色的“特殊工具”。(下图:明朝女性的日常服饰。)
显然,明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民间风行着“笑贫不笑娼”的民俗。民间尚且如此,更何况统御天下的皇帝陛下呢,更到了随便玩弄女色高贵地步,皇帝也不避讳男欢女爱,因此,民间更乐于接受帝王“与民同乐”的神话故事。
大明王朝,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有条件,肯定对生活质量都非常讲究。比如,在明朝中后期,天南地北的年轻女子非常入时,尤其在服装方面,她们毫不遮掩,极为前卫。与此同时,那些男士们则热衷于“性开放”,据考证,明朝中后期民间与权贵的“性开放”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欧美与日本。比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的风流男人,他们的日常行为毫不检点,即使初识美女,从未交往,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当面下手了。(下图:明朝“马尾裙”风光一时。)
记录晚明男人召妓故事的《板桥杂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明代的服饰很有特点,在当时颇成风尚,在当时众多爱美的小姐公子心里,都有“赶时髦”的念头。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即着手消除元朝服饰的影响,恢复唐制,欲以“汉文化”来影响服饰和时尚,希望从服饰上体现出“尊卑有序”的社会状态。
可惜,这种做法把服饰的实用性减弱了,特别是女士的爱美天性受到了压制,以致民间不愿“遵旨”,而去追求美的崭新风尚,现代女性恰恰把这种做法称为“赶时髦”。
明成化年间,京城流行起了“马尾裙”就是一例。所谓“马尾裙”是从朝鲜传入的,当时,这种装束称得起很漂亮,也很前卫。在流入京城后,先是为富商公子和歌妓看中,后来,居然闹到了“人人买而服之”的热闹场景。(下图:“马尾裙”透视生活时尚。)
通常情况下,对于女性的“选美比赛”,往往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外国人的“镇宅宝贝”。实际并非如此。早在明代,男士们就发明了“评花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性选美”。有趣的是,那些有幸“入榜”的美女们,居然全部来自风流妓院。据说,只要妓女入榜,立刻身价大涨,为中国的色情业,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粉艳奇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