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卧虎山长城观云海佛光(一)

标签:
卧虎山长城河西村旅游 |
分类: 【北京长城】 |
摄影/一舟之旅
9月25日,我与洛桑丹曲、本子、汗裔巴爷冒雨在密云游了两个古堡和番字牌,哥儿四个于下午来到古北口镇,住进了有“百家姓”之称的河西村。一个村子的住户能囊括百家姓氏,这在中国的并不多见。探其缘由,一是古北口千百年来是京东通往关外的交通要道,驻军士兵来自天南海北,最后在此落地生根;二是古北口历史上是关内外商贸的重要通道,商人来往密集而居留于此。这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口迁徙现象和故事,成为河西村独特的历史人文积淀。
我们第二天要爬的卧虎山长城,就位于河西村后北面不远处,站在村子里,可一览卧虎山的虎气雄姿。一下午雨没停,傍晚时分雨才小了些,巴爷和洛桑半夜爬起来看到了满天星斗,开心第二天在长城上能看到好风景,却一夜没睡好觉。
卧虎山长城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全长4.75公里,有敌楼134座(毁塌较多),海拔665.22m,山势陡峭,尤显雄伟壮观。卧虎山山顶视野较司马台长城开阔,北有群山环抱,南有潮河弯流,长城随山脊连绵起伏自成一色。
卧虎山长城地处燕山山脉中偏西段,海拔500—1000米,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地中多露坚硬的石英岩,形成东西向延伸高脊,长城即沿高脊修筑。滦河、潮白河及其支流将石英岩山脊切出许多隘口,如潘家口、喜峰口、古北口等,成为关内外的交通要道和古代重兵防守的险关
登上卧虎山主峰远眺:东是隐藏在云雾之中的雾灵山,西是蜿蜒曲折的蚂蚁岭,南是水平若镜的密云水库,北是一派塞外风光的桃山。卧虎山附近有文物古迹几十处,令公庙、太平庙、铁门关、万寿山、野猪岭、吕祖庙、柳林营点缀其间。
卧虎山长城位于古北口长城体系西段,最高海拔665.22米,相对高度450米,山势陡峭,因主峰形状酷似一仰一俯两只老虎而得名。卧虎山长城雄险奇秀兼具,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这里有万里长城唯一的姊妹楼(已塌毁),有最长的水关长城,有极为罕见的扁形楼、圆形楼、半边楼、双垛口和“刀把楼”,还有由北齐长城、明砖长城、明石长城、长城支城等汇成壮观的“长城之结”,构成了万里长城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在卧虎山长城向北的末端,是明长城独一无二的烽火台奇观,位于北面的姊楼较高、南面的妹楼较低,远远看去就象两个美丽的少女挽着胳膊向东远望。姊妹楼的建筑形式既可以多驻兵,还可以囤积武器和粮食,在长城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吕祖庙位于万寿山顶,东临潮河,西倚卧虎,北靠长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去承德,路经古北口都要在此庙休息赏长城,故改名为“万寿亭”。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在此为母祝寿,易名“万寿寺”。
清真寺位于河西村内,是古北口镇及其周边地区伊斯兰教徒活动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清真寺大门和角亭一座,远处南、北各有讲堂3间,还有浴室和清水井。
柳林营,即现在的古北口河西村。雍正元年在此建造提督署,建筑很为讲究。前后设三层大殿,东西有箭道相通,大门内东西两侧建有鼓手楼。据传,提督进膳要起乐助兴,署门外,有东西两辕门。正门外,一对大石狮子与影壁相对而坐。史料记载,先后共二十九任提督在古北口任职。河西村原只有东西方向的一条主街。村东口称东栅子——东阁门,西口称西栅子——西阁门。门外设有教练场一处,碉楼上刻着“柳林营”三个大字,场内设有三间演武厅。困时间关系,这些景点没有浏览,留待下次造访。
早上不到5点半,睡不着的,就把能睡着的吵醒啦!
起来洗把脸,洛桑给大家准备好了早点:月饼+利乐奶。哥儿四个一边聊着,一边踏着曦色,向山路上走去……
01、
卧虎山长城相关博文:
洛桑单曲:卧虎山长城再遇佛光
汗裔巴爷:卧虎山上爬长城
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