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潮,让优秀艺术家作品迅速走向百姓家
(特别访谈专稿)


北京西单长安大街路北的北京图书大厦四楼的大向画廊,跟常规画廊有一个明显不同是,直接让参与的普通人与中国书画艺术作品产生零距离的体验互动。现场气氛温馨、亲切和平实。让普通百姓参与艺术品的零距离体验和交流,在逐步认知互动中,产生对艺术品的兴趣、理解、欣赏与交易,是件十分有意义的文化传播形式。为此,笔者日前专门去北京天宇大向艺术发展中心,拜晤了刘金潮总经理,与他进行了一次很有前最价值的访谈交流。
陈
帆:我本人对图书大厦开设的大向画廊交易方式,尤其的感到关注和兴趣。就感觉到这种平民化的艺术品交易形式,将是一个趋势。因为,在中国这么辽阔的土地上,你永远不要艺术当成贵族文化,因为受众会很小很小。比如,电影本来是大众文化,为什么变成了贵族文化?这样,就整个把大众电影这块牌子给砸了,拨乱反正过来是比较难的。所以你做的这件事,你的这种面向平民的思路,我特别的感兴趣。很想听听你是怎样策谋而出的?
刘金潮:其实跟你说的电影的概念是一样的,我感觉电影可以贵族化,但是你不能失去平民基础。就像我们现在搞的这种竞卖活动,事实上我们不是拍卖,竞买跟拍卖有本质上的一些区别。一、我们不收取任何的费用,也就是说我们不收取服务费。只是把艺术品采取“一人对多人”的服务形式服务给大众。我们这种服务形式,实际上是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最关键的是,把很多从来不卖字画,或者说不太关注字画的人,拉到了关注书画购卖书画的行列当中来。
陈
帆:你这种别开生面的想法和行动是否有起始的文化情结?
刘金潮:04年05年06年这几年的国家统计年鉴我都看,一个关键点在于哪儿呢?年鉴上讲,我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涉及到艺术品投资的人群不足1%,这里边还包括古玩、瓷杂等等这些东西。如果单就书画而言,可能1%都到不了。所以,我们感觉传统的书画艺术形式,距我们的老百姓太远了。我本身,我有我自己的文化情结,我最初是学财务专业的,后来又在北京燕京书画社做过两年,再以后出来自已做,那时候还没有做字画,做的是其它行业,这些年反反复复转转折折,最初的青春定位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国字画一直有兴趣在里面,而且自已相对比较喜欢文史一类这方面的东西。不能说有研究只能说不断的在关注这些东西。我认为,这跟艺术是相通的,都可以相互之间兼客并包,就是说无论你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或者对音乐或者其它艺术门类感兴趣,包括电影、戏剧,你同样可以以自已的审美心态来欣赏书画艺术。实际上,我本人就是这种经历。
陈
帆:你的这种亲身经历的实践认知让你从无知走向真知,并用自已独特的知认开拓一个真正通向普通百姓家的艺术品流通,很具现实价值。
刘金潮:最早我并不懂画,包括我在燕京书画社干了两年都不懂画。但是,我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我这种兴趣基础造就了我对艺术品对书画艺术品,应该说有一种潜在的审美测试。有我自已对艺术品个人的看法。所以,在后来接触走上这一行,其实做这行时间并不长,还不到10年的时间。在做这行之后,我觉得我上手相对还算快,只不过在经营模式的探讨上,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包括最初我们的构想,搭建书画家与投资者的交流平台。打造中国书画第一品牌,包括做保真书画,后来还有要建立一个书画艺术的交易网站,这都提过。实体的交易和网上的交易打造这样的交易平台。
陈
帆:所以,这种贴近普罗大众的交流艺术品的体验与互动交易平台,会逐步让普通人对艺术有一个走向认知的有效手段。广义讲,这正是提升国民综合素养的一个可行而实际的心理消费历程。而对艺术商品的认知将会提供一个实际鉴赏和区别的可能。
刘金潮:我个人感觉,现在的北京古玩城,应该是北京市文化上标志性的建筑,而且它是一个以潘家园这一带形成的文化商圈。所以,也是北京文化艺术品的集散地。但是我感觉,它的职能跟功能停留在一个松散的民间化的状态,它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性。而且,缺乏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我有一次去海南,遇到一位部级干部,坐得很近探讨聊起这方面的问题。他也说,中央政府也提出了提高中华文化软素质,文化部也在关注,希望艺术品交易规范化。包括315打假,那么艺术品和其它的商品能不能等同?来看待所谓的制假问题?我认为不可以。艺术品所谓真假问题,你首先要艺术的看。比如,这张画无论是谁画的,我们把名儿捂上,只要画得好都是好画。所谓的书画造假,跟其它商品不是一个概念。我喜欢张大千、齐白石,可以效仿他,包括章款各种诗文,我都学习这没有什么错误。只不过比如我弄了一张仿了一张齐白石,我当齐白石的真画卖,这是欺诈行为。但我只是效仿齐白石并没有把效仿品拿出来卖,没有错误。当年的《清明上河图》你有明代的宋代的仿本,现在依然是价值连城。张大千这么大的名画家,当年仿石涛,他现在的仿品也是价值连城。这不是在说我们提倡仿品,但是我们要区别开仿品跟伪品、假品的区别。
陈
帆:你的这种基本确认是十分可取的,同时对都市商品监督部门也是一个提升职业水准的过程。
刘金潮:你不能说,你生产菲利普未经授权,你是假菲利普。不是这概念。比如说像启功或者说像张大千、齐白石等等这些巨匠,他们为什么成为巨匠?他所从事和创作的绘画题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得到了权威学术界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公众共同的喜爱。所以才有他今天的地位。那么,公众喜爱有人临画效仿他,我看这一点儿错误都没有。而且,一张启功也好一张齐白石也好价值连城。都是天价。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消费得起的。有很多他的学生弟子,仿效他的一些东西并不为过。因为,现在又临近315了,我个人一个观点,我不希望艺术品市场,所谓的,打假。真的等于跟其它商品一样打假。弄得很紧张。实际很多文人在效仿前人和古人,都是从传统中来到现代中去。临绘效仿的东西,它同样有它的艺术价值,不能否认它。
陈
帆:你的这种模式的基本宗旨将提供一个怎样的文化体验、互动交易和开拓市场的前景呢?
刘金潮:我是想,就是说,第一我们这种形式贴近于大众的书画艺术品推广形式。希望我们这种形式真正服务于市场,并且逐渐规范化经营。而且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种形式,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我们提倡“中国人挂中国画,中国家庭装饰中国书画艺术品”。我们首先不排斥西方艺术,但是我们提倡本民族的文化。因为,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已民族的文化,我们更说兼容并包去吸纳其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忘本。我们不能把我们根本的东西仍了去接收西方的东西。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种形式,能让广泛交流逐步的市场化。这是就消费者而言,我们长期的接触画家,我们中国可以说,如果在从事书画创作的,我感觉,我想不下百万人。在近百万的艺术创作人群里边,有99%的人不为市场所知。很多人默默地耕耘在艺术创作中,甚至有好的东西真的淹没在海详里,有的甚至毁坏了。我们不希望西方的毕加索、梵高悲剧重演。中国也有的画家死了之后盖棺论定才说大名气。我们希望什么呢?希望通过我们这种平台,能够让更多优秀的艺术家,能够迅速的走向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