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可辛来了!
带着他的《投名状》,高喊着“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口号,杀进了2007年底的大片市场。
每年都有“大片”杀进杀出,但令我惊讶的是,《投名状》居然胆敢拍得不像MTV了!
我们往年看的大片都像MTV,所以我们曾经天真地认为,这就是“潮流”,就是向好莱坞进军的号角,“大片”的导演一定对MTV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爱好,一个拍文艺片出身的陈可辛怎么可以不赶潮流呢?
但当我把50块钱消费完成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陈可辛拍的这个东西才更像电影,《投名状》才更像是拍给观众的、有思想的、有人物的、不是意淫的、不是矫情的、不是靠钱堆出来的“中国大片”!
MTV的特点,就是用美好而有情调的画面,去配合歌曲的演义,情调是其中的毒药,让人沉陷其中,欲罢不能。但情调却在不恰当的时候,毒翻了很多大片级的导演。从《英雄》的轻微中毒,到《2046》和《花样年华》的不知所言为何物,再到《无极》《夜宴》《黄金甲》的毒发泛滥,每次花费的50块钱都让我们沉陷于情调之中,而醒来后却感觉空空如也,没有内容。这其中不包括《如果爱》,因为它是文艺片。
可以说,陈可辛是逆着这种“大片”的潮流而行的。
“大片”因为情调的需要,人物总是飘逸的,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于是陈可辛就规定不许吊钢丝,跑就是跑走就是走,杀人一刀就是一刀;“大片”因为情调的需要,人物是哲理的,大多数时间是理智而幽雅的,于是陈可辛让四位大腕邋邋遢遢,喜怒哀乐尽展其中。“大片”讲究场面的铺排,陈可辛却更注重人物的命运和塑造。四位主演的表演也十分的贴切,超过了所有以前那些装模做样的面孔!
但这一切却并不影响《投名状》抓住观众。舒城一战,李连杰组织200人的敢死队,就并不是一呼百应,而是在利益的引诱和驱使下完成的。他们喊的口号:“进舒城,抢钱抢粮抢地盘!”是多么的贴切和符合身份。苏州之战,苏州守将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赵二虎不杀城里一兵一卒的承诺后,举城投降,但由于粮食紧张,救了苏州城内官兵和百姓就救不了自己的弟兄,于是庞青云下令将手无寸铁的降兵全部射杀,在姜午阳的满脸泪水和被射杀士兵的惨叫声中,赵二虎和庞青云兄弟二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屠杀时的镜头几乎全部用的城楼上射箭者的反应和表情,但给了我们最强烈的心灵的冲击,惊心动魄。
三兄弟具投名状义结金兰,又因为各自的想法和无法抗衡的力量而自相残杀。有人说,《投名状》是一部真爷们儿的作品,我说不止,它让我们的电影又回到了观众喜爱的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路上,它冲击的是人的心灵,而不仅仅是眼睛和耳朵。
这样的一部作品不杀进电影市场大大地抢一把钱,抢一把粮,抢一把地盘,还能是谁呢?我已经被抢过无数次50块钱了,这一回是绝对的心甘情愿。
陈可辛,祝你抢得开心!


我以前的影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