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宴》:太多的影子在灵魂外游荡

(2006-10-08 23:56:16)
分类: 创作随谈
《夜宴》:太多的影子在灵魂外游荡 《夜宴》:太多的影子在灵魂外游荡
    国庆长假,终于安安静静地把《夜宴》看完了。
    此前,在网络热评如潮时,我是一直不敢看它的,因为中国式的大片本来拍得就不多,而我们已经看到了《无极》的悲剧。加之冯小刚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实在不愿意他成为陈凯歌的第二。
    但终于还是下决心看了。
 
    影片的开始,真的让人感觉到了一个大片的分量,那些华丽,那些凝重,已经让我感觉到了它超出《无极》的潇洒。王子的歌舞世界里那些高低错落的竹楼,清丽而又错落有致,而皇宫里的布景更是令人赞叹,高耸的屋宇、巨大的柱子、华丽的装饰和全方位的纵深感让观众不由得融入到这个豪华而又清冷的空间。
    应该说,《夜宴》的制作实力已经是中国最好的了:叶锦添的美术、谭盾的音乐、袁和平的武术指导,这样的团队只要导演想清楚、说清楚要什么,他们拿出的东西准不会错,而且往往会有很多真正的闪光点。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大气而舒展的音乐带我们去华丽而高贵的皇宫,观赏那些精彩而飘逸的武技。每一块场景、每一套服装、每一束灯光、每一个镜头、每一种色彩的搭配,甚至于章子怡身上裙摆的每一个褶皱,都是经过精心摆布,显得是那么的精致和唯美。比之《无极》的粗糙,自然要高出不少了。
 
    然而就在我专心欣赏这些精美的同时,却总有一些讨厌的影子在干扰着我的欣赏,他们都是谁呢?
    我最先发现的是莎士比亚的影子。虽然这故事的发生是在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结构被拿来使用已是不争之实。拿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剧中所有的道具,场景,服装,饰品都统统烙上了欧洲中世纪皇室贵族的印记。这印记在向我招手:谢谢中国人演绎我们欧洲皇室的故事。
    也许这是冯小刚在走向国际,但好象西方并不买帐,据报道,西方观众对《夜宴》的感觉是:很平淡,采用了《哈姆雷特》相似的故事结构,没有中国味。
    然后,我又发现了《王的男人》的影子。虽然那些面具歌舞的表演和女角的化装都极象歌舞伎,但考虑到日韩文化本来传于唐朝,也就罢了,但在皇宫中以演戏来揭露谋杀真相的手法,实在有些抄袭之嫌了,毕竟那《王的男人》要早公映些。但我还是希望冯导只是偶尔“撞车”,英雄所见略同。
    接着,我还发现了张艺谋的影子,象《英雄》,也象《十面埋伏》。也许是剧组的班底有不少人参加过前面几部大片的拍摄,跳不出来,也许是冯导卯足了劲就想超过老谋子,看他的东西多了,中了“谋毒”而不自知。
 
    于是心生疑窦,试问冯导:
    为什么你拍的贺岁片总让人看得那么纯粹,那么投入?
    而你的《夜宴》却放出那么多的影子出来干扰我们?
    是戏的灵魂容纳不了他们?
    还是他们本来就不属于冯小刚?
    既然要请我们深夜赴宴,那端上来的也只有厨师百试不爽的拿手好菜,才可能博得一个满堂喝彩。

《夜宴》:太多的影子在灵魂外游荡

锐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