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常中的生机——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

(2009-12-14 08:52:43)
标签:

宗教

师父

中国佛教

佛教文化

ppt

学诚法师

文化

分类: 随师行记

无常中的生机

——2009年12月12日陪同师父参加国图讲座随笔之一

 

  今天上午9:30,师父要在国家图书馆做演讲,题目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三天前,师父将演讲的纲要给我们提了一下,让我们做一下PPT演示稿。这还是师父第一次准备用PPT演示稿演讲,意义非同小可。我便和另外两位法师一起讨论师父的演讲提纲,并分头搜集文字及图片素材,还专门请了贤慈师来佛协制作PPT。据了解,他在出家之前学习平面设计,也算是个专业选手了。有一次回寺在电脑室,刚好遇到他制作一张PPT,当时的那份专注和投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师父这次演讲PPT的制作,也就非他莫属了。在师父身边,慢慢懂得了合作的价值。尽管师父对未来有着很明确的规划,但现实中落实的时候,总是会观待各种缘起,不断组合各种缘起。而这也是我现在所能体会到的合作的真精神。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四位便投入了紧张的搜集、整理、制作、讨论、修改的工作,可谓是忙的不亦乐乎。有一次贤佳法师甚至忙到了凌晨四点多钟,而贤世法师几乎没有了午休的时间,贤慈师更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PPT演示稿终于在昨天凌晨发给了师父,而昨天一天我们还继续做着进一步的修改,并于晚上9:30将最终版发给了师父。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晚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今天早晨7:00,师父发短消息,让我和贤慈师到方丈室去一下。是不是要对PPT做进一步修改?在去方丈室的路上,我心里想。后来才知道,事实远不止如此。

  师父:“我昨天晚上又想了一下,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我们一进门,师父就说到,“第一部分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是中国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和社会化,第三部分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也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心文化。大概就是这样的思路。”

  看来PPT要做比较大的调整,但时间似乎已经不允许了。我一边听师父说,一边心里琢磨着如何应对正在发生的变化。

  师父:“讲课总是跟着思路走,我不喜欢被一些条框所束缚。”师父接着说。

  我:“当时我们做PPT的时候,对此也是深有顾虑,担心把一个无限宽广的内涵给狭隘化了。”听到师父这么说,我又想起我们几位在讨论的时候,怎么样尽量拓宽视野,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师父:“我担心在讲座的时候,有些吐词听众会听不明白,我想到时候只要把一些关键字打上去就可以。”

  我:“这样的话,PPT就不方便用,可能要改成Word文档格式了。”我慢慢明白师父的意思,看来PPT是排不上用场了,要改成现场录入关键词了。

  师父:“讲课要看现场听众情况。之前做各种准备,但用的时候,不一定会照着准备的来,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不过这个PPT以后可能还用得着。”

  我:“是,师父,不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了收获。”我又想起师父那句“过程努力,结果随缘”的话,以这样一种态度处事,得失的心自然淡了很多。而另外一句古德的话也映入耳帘:“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一直觉得东方哲学是一种使人在任何境界中都能得到解脱和快乐的哲学,而这种感觉现在尤其强烈。

  师父:“讲座中涉及很多历史史料,万一一个记不准确,就麻烦。在中国最高的文化殿堂,不能说错,要讲的非常精准。因为最近事情很多,没办法专门来做,但基本上对中国佛教文化还是有些思考。昨天晚上又到两点多钟,思路也越来越明晰了。首先相当多的人连佛教文化是怎么回事都不一定清楚,那你怎么说现代意义?更加不可能。所以先要讲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中国佛教,什么是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有哪些内容,先建立这样几个概念,然后才能够说中国佛教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这样以来,这个脉络可能在听众心里就有了。如果一下子讲很多专业的内容,最后效果可能反而不好。很多专业的内容可能我们的居士都不一定了解,更何况没有接触过的人,就更不容易了解了。”

  我:“可能的话,这次讲过之后,我们可再根据您讲的内容做一个新的PPT。”

  师父:“以后也不一定照这个讲。”

  师父简单地谈了一些设想之后,我和贤慈师离开方丈室,一边走,一边讨论如何做才能比较准确地现场记录、演示师父讲座的要点。贤慈师打字速度快,现场录入工作自然也就落到他肩上。但要一边听,一边提炼,一边录入文字,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后来想到僧团另外两位负责教学的法师也去听讲座,便建议由其他两位法师和我负责听讲提炼,然后将关键词写在纸上,供贤慈师参考录入。在得到贤慈师的认同之后,我便与负责此次讲座的贤启法师联系,请他提前预留几个并排的座位。有关师父讲座文稿演示的事情,就这么告一个段落。本来我们四位参与的,现在又加了两位法师。是得呢?还是失呢?其实已是不言自明了。

  按计划,刘师傅8:15来寺里接师父,而我准备8:00动身。结果8:00不到,刘师傅就给我发了一个空消息。我知道他应是在催我,看来师父已经下去了。心里一着急,提上电脑包就往外走,将事先告诉贤威法师8:15提两套博客书送到车上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来到见行堂外面路上,看到师父正在东配楼工地上来回走动着。我把电脑包及相机放到车上,下车等候师父。师父看我已经下来,便走过来,上了车,刚要出发,心里忽然想起博客书的事情。

  “对不起,师父,请贤威法师拿的两套博客书,还没带上。”当时的心情,真不知道是惭愧的成分多,还是庆幸的成分多。说着,我下车赶紧联系贤威法师。

  “贤威法师,我和师父已经在车上了,正等着博客书呢!”拨通了电话,我来了这么一句。

  “你不是告诉我8:15吗?真是的。”这么突然,让贤威法师有些不适应。

  “……”我无语,只是紧盯着见行堂的楼上。真希望此时的贤威法师会个神通什么的,一下飞过来,把博客书交给我。当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出现,时间反而过得出奇的慢。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看来真实不虚。

  贤威法师的身影终于还是出现了。“谢谢!”从他手里接过博客书,我还是故作镇定并向他道谢。

  “对不起,师父,又让您等了。”上了车,我向师父道歉。唉!早知道,博客书我自己提就好了!早知道,再提前几分钟出来就好了!但光阴不能倒流,这样的自悔自责也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车很快上了轨道,开往国家图书馆。不过内心的惯性,让我还停滞在刚才的事情上面。忙而不乱,紧而有序,这不但是一个人行为上的功夫,更是一个人内心的功夫。“出水才看两腿泥”,功夫还浅得很哪!

  由于师父经常往返佛协与龙泉寺,我与贤威法师之间联络的机会就比较多,慢慢体会到同行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多么重要。而这种配合的前提是,彼此的体谅和包容。任何一件事,成功了,那是共同的因缘成就;失败了,也是共同的因缘使然。但要使相互之间的配合能不断向良性状态发展,合乎情理的认知是:成功了,主要是对方的功劳;失败了,主要是自己的过失。这并非一个呆板的公式似的逻辑,而是一种内心真实的状态。

  “对不起,刚才我也没有想到师父这么早就出来了。”坐在车上,我又给贤威法师发了这么一个短消息。

  “没事,无常!”他很快回复到。

  是啊!这都是无常。不过,恰恰是这无常,却让看似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难道不是吗?当然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