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5月31日)

(2007-05-31 23:06:14)
标签:

安居受筹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531日)

成蹊

今天上午9:20乘坐CA422航班从东京飞回北京。早晨约6:30,李贺敏就来找师父,协助收拾、搬运行李。师父的房间卡找不到了,我和李贺敏帮着一起找,费了好一会儿时间才在我的书包里找到,原来是我匆忙之中,不经意地将师父放在桌子上的房间卡收进我的香袋里了。师父笑着说:“又犯错误了!”

李贺敏租车送我们到日本成田机场,又协助办理手续,因此非常顺利,不到8:00就进入了候机室。候机室空荡荡的,只有几个人,师父在候机室陪我,我知道这是师父在慈悲观照我,又给我亲近请益的机会,或者有什么要特别教导我。我昨天晚上没怎么休息,坐到椅子上就犯困得厉害,但想到师父昨天晚上勉励的“精进不懈”,又想到《梵网经菩萨戒本》里讲“为法灭身,请法不懈”,《大智度论》说:“一心禅定。除却五欲五盖。欲得心乐。大用精进。是故次忍辱说精进波罗蜜。如经中说。行者端身直坐。系念在前。专精求定。正使肌骨枯朽。终不懈退。是故精进修禅。若有财而施。不足为难。畏堕恶道。恐失好名。持戒忍辱亦不为难。以是故上三度中不说精进。今为般若波罗蜜实相。从心求定。是事难故。应须精进。”我这点犯困算什么呢?!就抖擞精神。心里有些意识到这或许正是师父在磨练我的精进。我想请益问题,但不知道请益什么,这是平时的学习、用心不够。心里感觉很惭愧!
    师父主动说:“李贺敏做事很认真、很代人着想啊?”我说:“是!值得我好好学习。”师父说:“坐飞机的手续现在是不是比较清楚了?”我说:“只能说是大概清楚,实际做的时候,可能会犯糊涂。”师父说:“没有自己亲自做过,印象不深。”我说:“我把过程回顾一下,请师父看对不对。”师父说:“好。”我说:“进了机场大厅,先看电子告示牌,查看自己的航班号……。”师父说:“还可以。经常回顾和展望,学习才牢固。”我说:“我很惭愧,总是容易着急忙乱,念知力差,经常丢三落四,给师父添麻烦。”师父说:“没关系。多出来几次就好了。”
师父又说:“你是不是感觉这半年来,习性有很大改善?”我说:“我搞不清楚。师父看我哪些习性有改善啊?”师父说:“你是不是感觉不像以前那么怯弱了?”我说:“这倒也是。不过,感觉还是有些不够。”师父说:“出来见见世面,接触一些有素质的人,自己的气质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我很想静下来用功,好好培养几个人才,不然兴隆佛教都是虚的,有机缘带你出来见见世面、经历境界,要多加用心。”
    师父接着说:“视野不能太窄,还要适当多看一些经论,不然只局限在一部经论上,讲来讲去都是那几个名词概念,别人听久了就疲了,自己讲来讲去也觉得没意思。而且如果对佛教的历史和基本常识不懂,别人也会没有信心,听不进去。”我问:“多阅经论是否变成‘多积异类文辞’。”师父说:“如果没有把握核心,就成为‘多积异类文辞’,如果把握核心,其它的经论就是庄严。”
    我努力提策精神,但还是有些恍惚犯困,师父给我讲了很多,我记得一些要点概念,很多漏失掉了。我真切体会到师父的慈悲,虽然知道我会漏失很多,仍然不停地讲说,正像以前我曾记录整理师父的开示,师父说:“以前我跟他们讲很多,一讲几个小时,他们大部分都忘掉了,很可惜。至少要有一定的慈悲心,不然不会这样不停地讲。多亏你记录整理,也能给其他同学做个参考,这很好。”又有一次有同学对师父说:“师父开示的很多我理解不了,而且记不住多少。”师父说:“没关系,慢慢熏习,多听几次就好了。”
    8:55开始登机,13:15(北京时间约12:15)抵达首都机场,13:30回到龙泉寺。同学们冒着小雨来迎接,见到同学们真是感觉很亲切。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迎接师父

 

晚上举行安居受筹仪式,这正是师父从日本的重要活动中提前赶回来的目的之所在。为什么师父这么重视呢?因为安居使僧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三个月)集体安稳学修,能有力地促进僧团的清净和合,从而促进佛教的兴隆。如《行事钞》说:“夫静处思微。道之正轨。理须假日追功。策进心行。随缘托处。志唯尚益。不许驰散。乱道妨业。故律通制三时。意存据道。文偏约夏月。情在三过。一无事游行。妨修出业。二损伤物命。违慈实深。三所为既非。故招世谤。以斯之过。教兴在兹。”
    19:00正式开始受筹。“筹”是小木棍,两个人行筹,其中一个人端着盛筹的托盘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端着空托盘跟在后面,每位参加安居的比丘或沙弥都取一根筹,放回随后的托盘中,表示自己誓愿参与僧团中三个月安居修道,最后在随后托盘中的筹数显示出参加安居的比丘和沙弥数。行筹的时候,第一根筹敬给本师释迦牟尼佛,表示佛的法身也跟僧团一起安居,摄持僧团;最后一根筹敬给护法韦陀菩萨,表示韦陀菩萨一起参加安居,护持僧团。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受筹之前师父拈香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师父依仪轨说法教诫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师父受筹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香汤净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行筹受筹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韦陀菩萨受最后一筹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5月31日)

                                                     数筹

 

看着师父和僧众同学穿着法衣,庄严端坐,依次受筹,感受到一种清净、和合、增上的力量,内心不禁充满喜悦和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