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生京世1】金锡华的艺术人生-父亲是票友

(2014-12-26 19:22:36)
标签:

上海京剧院

金生京世

金锡华

京剧

分类: 关于京剧
 【金生京世1】金锡华的艺术人生-父亲是票友
 我走上京剧艺术这条道是受我父亲影响。
       我童年的记忆便是灯光耀眼的舞台、锣鼓喧天的票房;还有那些个勾着脸谱、抹着油彩、扎着靠、戴“凤冠”穿“霞披”的伯伯叔叔阿姨婶婶们;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父亲那一口脆亮京白和矫健身手--------父亲票的是京剧丑行,后来下海成了常州市京剧团丑角演员。       
       父亲金宗宪幼年时有两大爱好:一是摄影,有相机有冲洗相片的暗房;二是听戏(北京人把看京剧称之为听戏)。这两种爱好都得花钱,亏得祖父是大律师,收入高,架得住父亲大手大脚用钱,不仅如此,还应父亲要求为他请老师教戏。老师是郭春山。能拜在郭先生门下光靠钱远远不够,还得看入不入郭先生的法眼!郭春山当年可是和肖长华、慈瑞泉齐名被称为“丑行三大士”的京城名丑!郭先生挺喜欢父亲,不光答应收他为徒,还精心教了他不少戏,如“荷珠配”、”打城隍”、“打刀”、“探亲相骂”、“双背凳”、“顶花砖”、“连升店”等等,其中有的戏今天已失传。
      现在爱看京剧的人不多了,八十年之前京剧是时尚,是流行。喜欢京剧学唱京剧的人成千上万,拜老师学戏的人多如牛毛,找一个名演员学戏相当于今天找王菲刘德华学唱歌一样不容易,父亲有幸找了个好老师!
      有一个时期我一直纳闷:父亲怎么会学演丑行的。从票房诞生至今,绝大多数京剧爱好者学唱老生花脸青衣花旦,很少有人票丑行,父亲不但自个儿爱丑角表演,而且还引导我干上了丑行!随着我演丑角时间长了,我明白了父亲的内心,丑角艺术博大精深,只有丑角才能揭示人性里最不为人知的一面,“无丑不成戏”,自从懂了父亲,我演戏上了心。
       那时郭先生是中华戏校的教师,父亲跟着老师去戏校旁听老师教戏,因此认识了许多“德.和.金.玉”辈的戏校学生,有的和父亲成了朋友,象肖德寅、王金璐、王和霖、储金鹏、李金泉等,当时父亲在戏校有个外号叫“照相的”!因为每逢他们演出,父亲必定去观剧并给他们拍照,有时戏校学生去天津演出,父亲也随同去拍照,所以在中华戏校说起金宗宪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提到“照相的”,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中华戏校常在吉祥大戏院公演,所以父亲常到吉祥大戏院看他们演出,而言二小姐每逢王金璐有戏必去捧场,不过没和她搭过话,想不到多年以后自己的儿子成了上海戏校学生,言二小姐成了
戏校校长,也算有缘。
       鉴于祖父是大律师,绝不允许父亲“吃开口饭”当演员,因此中学毕业父亲奉命留学日本,到早稻田大学学法律,大概祖父想让父亲子承父业。不料学成归国抗战爆发,日本鬼子占了北平,祖父的事业一落千丈,父亲再也不和法律搭界,东混西混,无非混口饭吃,加上又有了家室之累,更要把养家糊口放在首位。即便如此,父亲也抽空上票房演戏,有时应邀演义务戏,“不能丢了老师教给我的东西!”
       抗战胜利后,父亲进了中央信托局,没多久调到上海的造币厂,担任造币厂庶务股长,我们全家南迁上海,从此在上海定居。

转发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5d9600102v4he.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