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spcp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
【文/曾会明】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的发展,加上当年互联星空、移动梦网的平台战略,一大批ICP、CP、SP已经成长起来,移动平台上的SP尤其活跃,TOM、空中网、华友世纪、灵通网、新浪等成功上市的企业无不从SP业务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移动SP:冰火两重天
从1999年到2006年,中国的SP们从起步到达一个顶峰。但是,不少SP在内容及收费方式的“擦边球”给中国移动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加上中国移动也并不甘心只作为平台提供者,希望通过内容与服务创造增值。因此,2006年6月的“十一条军规”就成为一个必然,此前已有“阳光绿色工程”警示,去年10月又追加了对资费与收费行为的约束,今年4月终于推出了《移动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
同时,中国移动加快了自身内容与资源的整合,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份,与Goole、百度探讨手机搜索服务,与中国银联合作“移动商城”,推出了自己的飞信IM,面向集团推出手机邮箱和黑莓服务。
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5亿大关,手机的厉害让其他电信运营商只能羡慕嫉妒恨,甚至当初与中国移动一起成长起来的SP们也只有感慨冰火两重天。
msn、yahoo.cn邮箱等很多互联网服务都开始绑定手机,而中国移动通过整合一万多个网站打造的“无线中央平台”,并直接签进大量音乐版权,拉开了其在SP领域亲自上阵的序幕,彩铃、音乐、IVR、写真图片、MV视频、手机报等等业务全面推出,将SMS、MMS、IVR、WAP四大SP业务一网打尽。武林盟主一统天下的野心毕现,中国移动在山西的“三网融合”也是冰山一角。
作为商业行为,中国移动一系列举措无可厚非,毕竟谁掌握用户谁说话的声大,而且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何况原来的SP行业也确实鱼龙混杂。
近一年来,SP们陷入低谷,股价集体跳水,尤以两个多月前Tom在线在港交所的退市为代表。甚至近几天热炒的光线华友,也有观点认为是SP的“大逃亡”续集之一;而风传的中国移动与iPhone的合作,虽然有新浪科技的到会编辑做了澄清,但还是被各路英雄们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从Telecom网站了解到,Sim卡绑定及分账模式,无疑会阻挡中国移动引进iPhone的进程。个人认为核心症结是iPhone与中国移动当前的战略并不一致。
7月份与广东移动的一位业务负责人聊天,了解到整顿SP对移动的收入影响并不大。但作为SP,又该如何转身?做MSP、VNO还有无机会,还是彻底“沦落”为CP?
到数字电视平台来淘金!
换个角度来看看,其实有线电视在数字化之后,给一些SP已经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机遇:
1、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到年底预计将达2300万左右,而且这些用户大多数都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今后几年的用户发展也将保持比较高的速度;
2、数字电视的发展采取的是整体转换的策略,目前已有80个左右的城市完成或者启动转换,用户集中,便于业务宣传;
3、互动功能对SP至关重要的,有线电视网络近两年兴起了双向改造,像杭州、深圳、上海、青岛等地的双向网改已基本完成,北京歌华与自由媒体合作之后也将提速;
4、SP之所以在移动通信上能火,而在互联网上匮乏盈利模式,与互联网的过于开放、免费不无关系,所以不少互联网公司都通过移动SP来实现现金流;而有线电视网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在业务需要时也可以与互联网有条件对接,这对于盈利模式的构建是有利的;
5、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之后,普遍缺乏增值业务,运营商合作需求明显,如果有好的增值内容与服务,进入门槛及回报条件应该不错,尤其在初期;
6、当然,并非所有的互联网、移动CP、SP都适合数字电视平台。拥有较好的内容资源(如音视频版权、教育等)的SP,进入的速度会更快,甚至通过单向的平台也能做出不错的应用来;而纯粹基于移动随身特点、私密特点或者仅适用于手机交互功能,与数字电视平台则没多少直接结合点;适合进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不仅包括移动SP,还包括互联网的ICP、SP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提供者;
7、SP甚至可以与有线运营商合作,将数字电视的机顶盒开发作为手机“加油站”,提供内容下载、视频转码之类的功能,将现有的移动SP业务与下一步的数字电视SP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
8、SP进军数字电视,技术接口并不复杂,需充分考虑的是手机与机顶盒、电视机的功能及文化差异;
本周三(11月21日)下午,我们将专门就“数字电视领域的增值业务机会”召开一次沙龙,详见http://q.blog.sina.com.cn/blogfile.php?id=1000012266&fid=4d8e80ad01000d5w ,有兴趣的咨询010-86096374,看看还有无席位。
http://img.users.51.la/157499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