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视直播卫星产业链迷雾

(2006-10-29 00:15:04)
【文/曾会明】


  已经是10月29日了,我的outlook提醒:今天是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发射的日子。
  鑫诺二号在一拖再拖之后终于有了具体的发射日期,否则ITU估计该不耐烦了。期待西昌那边一切顺利!
  10天前,拜访了鑫诺公司的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闵长宁先生,据介绍,鑫诺二号采用东方红4号系统,其中包含了12项关键技术的创新,是我国卫星技术的一个飞跃。虽然技术水准大约只能与美国90年代中期相当,但功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我国第一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直播星上天了,但后面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厘清,整个产业链仍处于迷雾之中让人有点看不清。

  1、直播星的运营已经确定划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空间段由鑫诺和卫通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但由于一些细节问题至今仍未成立,也许在芮晓武掌门卫通之后会进行提速,今年底、明年初或可见分晓?

  2、地面段的运营公司更是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数传媒曾一度是传言中的直播星运营主体,但至今仍然停留在传言阶段。不过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导大抵不会有错,听说上海文广也有介入。本人的意见,直播星作为我国有线、地面、卫星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该由多家大型媒体集团共同组建运营公司,甚至为了均衡多种传输方式的利益以便协同发展,可以考虑吸纳部分有实力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参股。

  3、129号令是更重要的待定因素。199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这一规定指出:“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听说9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再次对129号令进行了讨论,听说考虑到安全、宣传等因素,对个人接收的解禁将分区域、分阶段实施。都只是“听说”而已,究竟如何尚需拭目以待。

  4、我国的直播卫星系统将采用鑫诺二号和中星九号“一主一备”模式,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从纯商业的角度来看,1+1比N+1要多投入近一倍的成本,一颗直播星的造价大约要在2亿美元左右。

  5、鑫诺二号有18个36M和4个54M共22个转发器,其中4个转发器将用于传送“村村通”的48套电视节目。这一点与上述备星模式,决定了我国直播卫星在起步之前就已定位为非纯商业化操作,而是首先要承担宣传、覆盖的任务,然后才考虑挣钱的事儿。

  6、空间段挣钱的模式很清晰,就是出租转发器。其成本比较清晰,两颗星造价及发射成本大约40亿人民币,每年的运行及保险费用7、8千万,每个转发器年租金大约在1000万左右。直播星是广播电视专用卫星,空间段与地面段分别运营,意味着空间段公司能否挣到钱就看广电部门的转发器占用率了。

  7、压力自然就落在广电的地面段运营商这边。什么时候能够开满200多个频道?要发展多少用户、收多少钱才能付清转发器租用费、节目及运营成本?这个就很难计算了。

  8、直播卫星用户发展范围如何界定?先着眼农村后逐步开放到城市?48套村村通的节目是否完全免费?如果完全免费,对直播星本身的销售将带来多大的冲击?对有线电视的发展又将带来多大的冲击?

  9、2006年10月17-19日,杭州的之江饭店举办了由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用户协会主办的“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技术第七届国际研讨会”。10月20-22日,同在之江饭店,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ICTC)。在直播卫星发射前一周,ICTC的话题却丝毫未涉及直播卫星对有线电视的冲击。

  10、中国有线已经被央视收编,如果直播卫星由央视运营,央视自己如何平衡有线与卫星的渠道利益将是又一个富有悬念的事情。

  11、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全面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在标准确定之后将开始启动,以及直播卫星的发射,加上IPTV、手机电视的出现,广播电视的传输渠道迅速膨胀,而节目内容方面虽然已增加了100多套付费频道,但实质意义的内容成长还成效不大。这意味着下一步渠道对优秀内容的争夺将开始激烈,而内容与渠道绑定将有可能成为改变纷争格局的利器。

  顺便在此做个广告,由我们《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下属的广电研究部(R&TI Research)与格兰研究合作的《中国直播卫星产业研究报告》将于11月发布,对上述问题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希望对直播卫星产业链的构建有所裨益。

  又及,美国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EchoStar的第一颗卫星EchoStar I 就是在我国西昌发射的,发射时间是1995年的12月28日。截止到今年1月4日,EchoStar已经超过了1200万的订户。希望同在西昌发射的鑫诺二号也能沾些福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