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主持人王宁
主持人王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58
  • 关注人气:8,2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秘的耳诊

(2009-11-03 10:09:09)
标签:

养生

耳诊

祝谌予

方子

祝肇刚

降压沟

杂谈

    可能大家对中医看病的手法都很熟悉了,看中医就是号脉,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情,但实际上中医也有另外一种看病途径。今天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的外孙,著名医学专家祝谌予先生的儿子,祝肇刚老师将会告诉我们一种新的中医看病方法——耳诊。找祝老师看过病的人都知道,祝老师人非常好,虽然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很多都是父母带着小孩子来,但是他仍然会见每一个人,让他们接受治疗。

             神秘的耳诊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的外孙,著名医学专家祝谌予先生的儿子,祝肇刚老师

    祝老师告诉我们,中医不是讲望闻问切吗,看耳朵,属于望诊的一部分,要说起望诊,我父亲以前带我去看过碧云寺里的五百罗汉,各种各样的神态,可是唯独耳朵都是一样的,都是长耳朵,厚耳朵,并且特别润。后来就发现个人的形态不同,耳朵却有共同的特点。我通过继续观察发现,你比如像古人刘邦,刘备,是两耳垂肩。后来再观察一些长寿的人,一些道德都比较好的人,无论在他的图画上和照片上,耳朵都是很长的,很厚的,很润的。我就开始慢慢注意耳朵,就发现耳朵有些形状不一样,发现耳朵有胃型耳,肺型耳、肾型耳、肝型耳、低血压耳型。

    高血压这个词在中医里头没有,中医自古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因为中医看病是从症状来看,你比如说头晕、头疼、眼睛发胀、后脖筋发硬、腰酸、腰硬、腰沉、胸憋闷。因为从现在医学来讲,高血压主要算在心血管病的范畴之内,它的表现必定要伤脑袋,伤心,比如伤心脏,伤肾。我们在临床中,我们是根据脉象从症状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慢慢把高血压的西医的名称纳入中医的辩证里来。

    著名心理学家杨霞老师告诉我们: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血压高的原因,除了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以外,还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一个人如果压力很大,要强又无奈的时候,就产生心理矛盾,而矛盾使他的血管壁收缩,这种高压持续下来,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最终导致疾患的产生。

           神秘的耳诊

                         主持人王宁与祝肇刚老师和杨夏老师

    案例1:一位曾从事运输工作的观众的血压是在退休之后才高起来的。照理来看,退休以后人应该比较放松了。但这位老先生反而血压上升了,还伴随着腰疼、腿疼、胃疼。但是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过老先生是个急性子,退休后经常在家做饭,别人半小时做完,他非要十分钟就做完。走路也比别人快。         

    诊断:这位老先生在从事运输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比较忙,身体得到了锻炼,而退休后不忙了,也不运动了,再加上性子急躁,急躁、焦虑的人容易多吃,也特别愿意吃肉,吃得比过去油腻,综合各方面因素,血压就上来了,缺乏运动锻炼,所以腰、腿等部位也开始疼了。人行动方式过于急躁,或者过于竞争,在过于的高压之下,都会影响到血压。这个时候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脾气问题,尽量让自己平和。然后开始锻炼,在饮食上也保持清淡低盐、减少膳食脂肪、戒烟、限酒。

    方子1、耳穴压珠降压在耳朵后边有一个降压沟,(脾气大、血压高的人,生气时或感到血压突然升高时,耳后有一条静脉会很突出,那里是耳穴上和血压有关的部位,叫“降压沟”,它会随血压的突然升高而出现异常。)将珍珠豆贴在降压沟的位置,经常摁一摁,但摁的强度要适中,就能帮助降压了。经过祝肇刚老师的实验,贴玻璃珠的效果是最好的。贴三天到七天,洗头、洗脸弄湿了都没有关系,就是拿毛巾毡毡,别擦,以免脱落。

    方子2、搓耳朵法。由于人的耳型是一个倒置胎儿的样子。血压偏低的人有时头晕,就可以用手顺着整个耳朵往下捋,相反,如果血压高,就应该往上捋

    中医自古没有高血压这种说法,当中西医结合以后,才慢慢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大致有补肾、活血、滋阴、利水等治法。祝肇刚老师说,自己的父亲祝谌予老先生曾经将自己的治疗经验换成通俗的讲法就是“高压高向下压,低压高向下拉”。

    祝氏治疗低压高的经验方:杞菊地黄汤

    生/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泽泻   茯苓  枸杞子    菊花

    具体服用方法,配伍克数需要医生处方。

    低压高的病人中医一般认为是肾阴比较虚,因为肝肾是同源的,肾阴虚,必然会影响到肝阴虚,导致血压高。茯苓、泽泻:都是往下利水的,泄的,利湿的。枸杞子:补肾。菊花:清肝明目。生/熟地黄根据具体情况,如果这个人拉稀,我们就选熟地黄;如果这个人便秘,我们就选生地黄。其他六味药是宋朝名医钱乙的方子,因为最早的时候,在中国古籍《金匮要略》里头有一个方子叫做桂附地黄汤,它是在这六味药的基础上又加上肉桂、附子这两种药。它治的是肾阴虚的病,后来钱乙就取了这六味药,这六味药治疗儿童的肾虚,就是有先天不足的。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加了枸杞子、菊花。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就发现,它降低压的效果比较好。

    临床观察发现肾阴虚型高血压病人服用杞菊地黄汤8~12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明显减少,接近正常人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

    祝老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方子当成治疗低压高唯一的方子,不是,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特别注重辨证论治,会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辨完证以后又选用不同的方剂。

    我们刚才提到的桂附地黄汤,这个方子本来不是治疗高血压的,但是我的父亲祝谌予老先生曾经治过一个老太太,高压经常在180,200,低压经常在110,120,她用过很多的药,平肝的药、降火的药,都没有很稳定的把血压降下来,她找到了我父亲,我父亲根据她的情况,老太太怕冷,面色黄白,四肢冰凉,吐出的舌头是淡的,浑身没劲。用了这个方子一周之后,高压150,低压90,效果非常好。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不必要找特殊药,不必要找特效方,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曾经也治过一个老太太,她的症状是:高血压,头晕,失眠,有时候很烦躁,她有一个典型的症状是:后背和胃相应的地方,有一个巴掌这么大一块,很凉。这在古书里有过记载,心下由水饮,背后寒凉如掌大。我父亲给它改良了一下,心下有水饮,背后寒凉如掌大,苓桂术甘汤煮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就治这个。老太太告诉我,在很多地方都治过,都没有治好,不管是血压高,失眠,还是这个症状。我告诉她,很简单,就吃这四味药。开完药以后,她还很怀疑,我告诉她您就放心吃吧,服药一周以后,回来告诉我,血压不高了,也能睡觉了,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再来看病的时候,把一家子都带来了。所以我想补充,我们中医看病的时候,辨证论治,一定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去分辨治疗,而千万不要守着一个方子治所用的病。

   著名心理学家杨霞老师告诉我们平缓情绪从心理学上说,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就是锻炼,让身体出汗。我曾经接待过一个中年妇女来咨询,她的症状就是血压高,头晕,容易上火。她的这种毛病经常发作,犯病的时候恰巧她的生活都发生过几次大事。第一次是回城,是去工厂还是参加高考不知如何选择,她很着急。第二次是工作了,人家提干,她是走行政,还是搞技术,也很着急。第三次是单位分房子,按照工作年限,是从插队开始还是从上大学开始,是不一样的,是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她也很着急,又要强,又好面子,又不会跟领导吵架。最近可能是因为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听话,自己又到了更年期,很着急。

    她的症状就是急躁,她总是说很着急,我对她说咱们能不能早上起来或者晚上睡觉之前散步,因为焦虑的人下午的表现会重一些,从下午四点钟开始焦虑加重,开始烦了,坐立不安了。那么在下午烦之前,或者烦的时间,我们就开始出去遛弯了,可以选择上午去爬山,也可以选择下午去爬山。让她多去接触大自然,锻炼20分钟要出汗。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老大妈,她告诉我说她锻炼,她每次锻炼20分钟,我问她出汗吗,她说,不出汗,多黏糊,嫌难受。20多年来,每天锻炼20分钟,不让它出汗,觉得不舒服。我告诉她,您觉得出汗难受,为了避免难受,让它不黏糊,很干燥,不出汗,但是带来别的难受,比如高血压,这比黏糊还难受;失眠,比黏糊更难受。我说您会选择哪种难受?

    我告诉她,这个黏糊是黏糊之后会产生痛快,我们叫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所以你要选择什么呢?还是为所当为,而不是为所欲为。因为解决血压的问题散步特别重要,如果每天早晚散步至少各半个小时,因为半个小时以上你会出汗,出汗才开始放松和缓解,血压才能够低下来,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