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街头东京 |
分类: 【异国视觉】记录 |
中日社会生活文化習慣之比較
[ 上 ]
原载: 東方時報
在中日両国之間,比較不同政治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生活文化習慣,的確也是一種趣事。以下例舉一些現代社会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在此筆者不做優劣好壊之判断,只供人們茶飯之後的閑談話題。
原载: 東方時報
請客吃飯
日本:招待客人的宴席,所点菜肴全部被吃干浄,桌上一点不剰主人会很高興,臉上覚得有光。
中国:宴席後,如不留下仍是満々一桌的酒菜,主人会覚得没有面子,臉上無光。
餐桌上的牙簽
日本:毎一個小包装紙袋中只放有一根牙簽。毎使用一根牙簽将只破費一個小包装紙袋。
中国:毎一個小包装紙袋中総放有二根牙簽。毎使用一根牙簽就将破費一個小包装紙袋再加上一根没有使用過的牙簽。
優質商品
日本:最高質量的商品必定在国内市場銷售。通常被標為“国産品”的商品,其价格最貴,最受自己国民喜愛。出口商品的質量和式様往々都不怎麼様,而進口的普通商品又都是那些廉价物的代名詞。
中国:最高質量的商品往々廉价出口到国外供外国人使用。出口商品中質量不是很好的,将作為“出口轉内銷”的商品在国内市場会大受歓迎。被標為“舶来品”的進口商品,价格貴的像是天价,但其越貴在市場上却越受歓迎。
購買電气商品
日本:在店中只看様品不看實物。如看中某一様品後,拿上店里同様商品的存貨就走,从没有人在店中開箱検査自己購買的實物。
中国:当看中自己想要的商品後,必定在店中将自己購買的實物当場開箱通電,進行全面的質量検査。有些客戸甚至比生産厂家的検験員検査的還要更仔細、更全面。
電視新聞
中国:毎个地区都会有几十上百太多的電視頻道。但毎个頻道的節目内容却都没有自己的特色,非常雷同。新聞報道則更是以轉播央視為主,各台基本相同。
重大人身事故發生
日本:各媒体将詳細報道事故發生以来死傷者的具体人数,不厭其煩地追究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
中国:各媒体原則上避免報道死傷者的具体人数,尽量不報道事故發生的人為原因,而大報特報事故發生後,搶救死傷者的過程与搶救者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本来應是一場悲惨重大事故的新聞報道,轉眼就成了一場救死扶傷的英雄事迹報告文学。
政府官僚
日本:国家政府級最高官僚多是大学文科出身,尤以学法律、経済和政治的為多。
中国:国家政府級最高領導多是大学理工科出身。
時事政治
日本:年青人不関心政治,管他釣魚島是哪国領土。
中国:年青人太関心政治,釣魚島必是中国領土不成,冒着生命危険上島也心甘情願。
購買股票
日本:社会上購買股票的那些個人投資家,多是在職的白領或工薪階層。
中国:社会上購買股票的那些個人投資家,多是退休後的大爺大媽群体。
有自家車族
日本:有車者平時上班不開車,休息日外出購物遊玩才開車。
中国:有車族平時上班必開車,管他道路是否擁擠与堵塞。
乗座地鉄
日本:当下車的人們全部下完後,准備乗車的人們才会上車。
中国:只要地鉄的門一打開,不管是否有人下車,准備上車的人們就一擁而上擠着上車。下車的人們和上車的人們几乎是在擁擠与摩擦中相互進出,毎天都可以看到許多無畏的争吵。
乗座火車
日本:乗座火車、特別是乗座臥舖車的多是那些有銭的富人。
中国:乗座火車的多是那些外出打工的民工和窮人。
皇宫前的流浪汉
游客
画写生的退休老人
瞌睡的阅读者
年老的保安员
晒太阳的老板
放学后的学生
僧侣
穿学生校服很精神。比较起来,深圳的学生校服是化纤的运动服就有点质量差了。
管理者
街头这样讲究穿着的老人挺多
的士佬
拾荒者
日本是老人社会......
前一篇:【街头.狗.东京】
后一篇:【街头.人物.东京】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