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榕香蚝烙里还有很多很地道的汕头美食:

咸水粿
何为粿呢?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比如萝卜糕,潮人叫做“菜头粿”,年糕叫做“甜粿”,面包叫“面粿”松糕叫“松粿”。

咸水粿是一款历史悠久的潮州传统小食,相传在潮州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形状小巧玲珑,像个盛酱料的小碟,中间盛着加了少许辣椒酱的潮州特产菜脯粒,色泽洁白,口感柔软。
菜脯其实就是碎的萝卜干,吃起来不太咸,略带点点的甜味,和清淡的粿胚结合,非常好味。

猪肠胀糯米
虽然我看不到那条猪肠有多胀,包裹吃起来软软糯糯的,很美味。

卤鹅肠
鹅肠经过卤制以后,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豆干,后来一入口又软又嫩、而且很脆又不肥,超级美味!

上菜的妹妹说汕头话,听不清是什么,后来朋友翻译才知道这是椒盐墨鱼,吃起来很香口。磨牙一流!

酸菜猪肚

这里的酸菜猪肚是不放白果的,喝起来有很浓的胡椒味,很好喝。

汕头小吃之一:金玉满堂
所谓的金玉满堂,其实就是指番薯芋头。

这是用糖浆熬制的,和北方的拔丝地瓜不一样,拔丝地瓜吃起来有点粘牙,但这金玉满堂的番薯吃起来又甜又糯,好好吃!

这个东西,我听朋友说的读法,我在台剧的时候听过,叫:菜薄贵。其实就是萝卜粿。

而这种萝卜粿和我们广东吃的萝卜糕又不一样,因为我们平常吃的萝卜糕大部分是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着蒸,粉多萝卜少,而这里的萝卜糕用的却是汕头地道的薯粉做,很浓的萝卜味,吃了太多小吃,吃点萝卜制品,还是可以消消食的。

油泡豆腐鱼
用粉浆包着豆腐鱼来炸,豆腐鱼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鼻涕鱼,我顾着拍照,所以吃这个的时候有点凉了,然后虽然香,不过也很油,配上软绵绵的豆腐鱼,很腻。

糯米糕,这边叫甜粿,虽然吃起来不想咸水粿和萝卜糕那么特别,不过原来这甜粿是有来历的。
蒸甜粿是潮汕地区农村农历年初的一种民俗,潮汕地区历来人多地少,“丰年不足三月粮”,加上经常发生台风,因生活所迫,所以漂洋过海谋生,成为潮汕人的传统习俗。在“红头船”时代,出洋的人随身所带“三件宝”:几件旧衣服、一罐淡水(或冬瓜)、几块甜粿。因为在海上漂流,安全无保障,多久才到目的地,也是未知数。所以带上甜粿,对保持生命较有安全感。
然而,蒸甜粿这一事,在贫苦人眼里,认为是件难办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因为要蒸制一笼甜粿,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数斤白糖,要用旺火蒸上10几个小时不等,但为了出洋谋生需要,再穷也得将甜粿蒸制出来,所以有句民谚:“无可奈何舂甜粿”,意思是说:人是无可奈何才飘洋过海到暹罗,舂甜粿是从前潮汕人迫于生计,离乡别井去过番,以备船上充饥之物。

香芹豆瓣酱蒸剥皮牛
这是一道地道的潮汕菜,我来汕头吃了都有两三次了,鱼很鲜,适合清淡蒸煮,配上香芹,吃起来特鲜又特香。
我记得大师兄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剥皮牛为什么叫剥皮牛呢?和牛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只能解释什么是剥皮牛,剥皮牛就是马面鲀,因为其皮粗又厚,又称橡皮鱼、猪鱼。作食时,必须先剥其皮,所以通常又有剥皮鱼的绰号。而且马面鲀的厚皮剥去后,就露出细嫩的白肉,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但至于剥皮牛为什么要叫牛呢,我就说不清楚了,就好像菠萝油为什么叫菠萝油呢,是不是菠萝的油呢?西多士是不是就是西多的屎呢?
很多东西是没有答案的!

吃了那么多点心,不吃菜点得?
潮汕的空心菜,和广州的是不一样的,比较细,吃起来没有渣的,很嫩口的。
吃饭的时候,听到门外的喃喃歌声,我想起了两个我经常见到的弱势人士...
我不算非常用心做善事的人,对于哪些在天河城旁拉着人大腿卖花的小孩,我是比较厌恶的,但有时看到路边那些“弱势群体”,我都会很同情的偶尔做做善事。因为我觉得他们很惨,每天日晒雨淋的蹲在甚至趴在地上,他们连生存的权利都要靠别人施舍。
今年过年前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在员村的汽车总站里遇到一位身体严重烧伤的阿姨,她每次都是坐在公共汽车右手边单位的第二个位上,因为她的容貌全毁了,所以我对她非常深刻,几乎每一次她都是坐在那里,那是一个独立的位置,而且扶手不好扶,所以即使人多也不会被人挤到。或者可以这样说:那个位置比较远离人群。
她每次都在天河下次,而我好几次晚上回东川路的时候,都会在省医门口见到她蹲在在地上。后来,有一次我去超市买样品经过天河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阿姨原来是早上是在天河附近,下午坐车去省医门口,晚上坐车就回员村的。
她就是这样每日如是的搭公交车,我上班,她也“上班”,我休息,她还是“上班”,而且她还是一个非常准时的人,因为只要我准时上班,我都会看到她。而只要我准时下班是去东川路的时候,我都会见到她,隔十几米还有一个长得很帅,却因为爆破失去双脚的男子,我偶尔都会给一块钱那个阿姨,又给一块钱那个男子。每当我放一块几毛到他们的盘子里,他们都会很诚恳的说:“谢谢”。
我不想描述这两个人是多么的惨,多么的凄凉,我只是觉得:同样是人,有人幸运,有人不幸,我们这些平常人,很难去了解到底穷人有多穷,富人有多富,更何况是她们这群弱势群体,到底她们是如何去生活的。不过经过这半年的“偶遇”,我很明确的感觉到:
无论是她,还是他,不幸的他们都在很努力,很努力的去生活!
而我们这些虽然买不起LV,但起码还买得起LG的平凡人,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现有的环境,更加努力的去生活呢?
相关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