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诗人工程师决定生活家庭婚姻买房租房创业工作 |
半年前, 写过一篇决定, 这篇算是续篇.
一方面, 因为一个朋友持续不断的"骚扰"我关于投资啊, 房产啊, 地震啊, 择业啊等等的定量分析, 让我发现原来决定的过程可以这么精密和量化. 另一方面, 这位朋友对使用定性分析方式的人送雅号 "诗人" (呵呵,读过商学院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海子和舒城们大概对这么容易就成诗人会表示愤慨), 不由得让我有兴趣来拿人们做决定的过程做个对比:
(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于买房/租房的决定
诗人:
诗人:
诗人:
一方面, 因为一个朋友持续不断的"骚扰"我关于投资啊, 房产啊, 地震啊, 择业啊等等的定量分析, 让我发现原来决定的过程可以这么精密和量化. 另一方面, 这位朋友对使用定性分析方式的人送雅号 "诗人" (呵呵,读过商学院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海子和舒城们大概对这么容易就成诗人会表示愤慨), 不由得让我有兴趣来拿人们做决定的过程做个对比:
(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于买房/租房的决定
诗人:
- 一般不考虑买房, 乐乐呵呵地租房住着.
- 开始决定买房到搬进新居, 一般在一个月左右. 如果有人问首付和月付多少,会需要想一想, 然后说, 我也不太清楚, 是我的一个朋友正好是房产和贷款中介帮我一起搞定的, 要不然你问他?
-
决定买房的原因是因为房东调整了一下客厅的布局,
换掉了那个舒适的沙发, 无法继续躺着看 56
寸的大电视.
- 无论现在拥有房产还是租房, 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在钻研"买? 租?"的数学模型
- 每天收集大量信息, 包括并不限于: 贷款利率, 房产类股票行情, 消费者指数, 地震带最新信息, 学区最新排行, 各地区失业和安全统计, 等等.
- 从决定买房到最终搬进新居 (如果买定的话), 跨度可长达三五年,其中更换至少 5 个房产中介, 实地勘探至少 100 套房产, 最后锁定一套.
- 如果朋友询问买房的原因, 给出至少 10 个数字, 表明决定的精确性.
诗人:
- 跟着感觉走, 一会儿在找工作,
一会儿在创业.
- 在找工作的时候, 大大方方告诉老板最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听说公司有 20% 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免费提供三餐.
- 在创业的时候,
老老实实告诉员工第二笔风险基金有 50%
的可能性不能如期到帐,
实在不愿等下去的员工可以先各回各家,
各找各妈.
- 经常鼓励身边的亲人朋友, 李嘉诚,
李白和李安都差不多, 30 岁以前也混得一般,
后来慢慢的也就名震天下了.
- 一般都在大公司里面长年坚持不懈地做着有一天要出去创业的人生设计
- 很少参加或组织和自己行业以外人交往的社交活动, 觉得那是浪费时间纯粹耍嘴皮子的事情
- 职业培训, 除了工科的科目, 最喜欢的就是金融类科目, 能用数学精确地分析投入产出并对未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最不感冒的就是不能量化的市场, 组织行为学, 以及政治科学等等, 既无味且无聊.
- 听到当年同事同学创业成功的故事, 有些遗憾;
听到听到当年同事同学创业失败的故事,
有些先见之明的感觉.
诗人:
- 终生追求一种自我感觉: 有时是自虐, 有时是自恋. 根据 NASDAQ 和上证股市行情, 也可能自大和自卑.
- 很少和同学或同事结婚, 因为对诗人而言, 实在没有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
决定和一个人结婚往往是在和他/她交往的前六个月内,
决定和一个人离婚或分手也可能在一两个月之内.
问为什么, 说 "凭感觉".
- 对家庭和婚姻既有非常浪漫的想法和期望值, 又有非常坚忍的人生哲学 - 关键时刻, 从老庄到耶稣到曼德拉的言行思想, 纷纷涌入心头.
- 一般都和同学, 同事, 同行或同乡结婚. 最极端的, 两个人青梅竹马从小学认识,从同一个城市考入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 一起出国读研究生, 并在同一个公司的同一层楼面同在一个产品组工作 (汇报给不同的两个经理).
- 和同龄人基本一致, 毕业后两年结婚, 三年后生子, 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全家去郊游, 逢年过节同学同事们聚会按时到场
- 很少听说有绯闻, 有时过着过着就和老婆离婚了. 问啥原因, 说 "没感觉".
前一篇:不可能的事情和完全正确的废话
后一篇:转贴: 关于男女之间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