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卧佛寺一代曾经寺庙庵观众多,但是随着年代的更迭很多都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这些消失的寺庙庵观留下的遗迹、遗物很少甚至没有,我们只能在史书中得以知晓它们曾经的存在。
据载,从唐代始历朝就在此地建寺,唐贞观年建兜率寺(卧佛寺),金大定年建五华观,元代铸铜卧佛,明代建五华寺、隆教寺、静福寺、广慧庵等,另还有广泉寺不知始建年代。这些寺院庵观除了卧佛寺完整保留下来,其它如广慧庵遗留建筑在蜜蜂研究所内、隆教寺留存石碑二、广泉寺民国初年周肇祥改建生圹,其它基本上遗迹皆无。
博主前几年在樱桃沟见到一石刻,随意照了几张,回来后发现居然是一个道士的塔铭,塔铭一米长0.5米宽,两侧有联、上有横额,联曰:开山直接长春脉,出世能还不老丹;额曰:超以象外。塔铭隐约可辨认“厲?大真人之塔”,可知道“开山法师山东沂州人”,其余字迹难以辨认。此塔铭被人为的刻损,雕凿痕迹可看出是石匠专门所为,而非自然风化造成(此塔铭为汉白玉石质,加上塔铭在山林之中,所以风化很慢)。此塔铭可确认:一是这里曾经有道院。二是道院周边有为道院开山法师建的灵塔。
经查找资料,樱桃沟一带历史上只有道观一处,是金大定年(1161--1189年)间金世宗(完颜雍)所建的五华观道院,并命朱澜为此记铭。金元时期崇尚道教和佛教,所以在卧佛寺附近建道院可以理解。但是道院和灵塔毁于何时不得而知,难道是和明代崇佛抑道有关?给知者留疑了。
经查找资料《析津志辑佚》里有“五华观英宗改寺”之句,应为元代英宗(孛儿只斤)改建,可惜五华观只存在了100多年就由道院变成了佛堂,“厲大真人之塔”和塔铭是否也成为了这次变故中的牺牲品呢?
好在五华观留下了唯一的、字迹不清的塔铭。
塔铭

塔铭的对子


横批:超以象外

厲大真人之塔

“开山法师山东沂州人也,姓厲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