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剧表演讲座] 音乐剧演员如何分析剧本?

(2008-11-24 23:17:40)
标签:

音乐剧

表演讲座

音乐剧演员

如何分析剧本

文硕音乐剧

娱乐

分类: 音乐剧研究

 

 

You're Just In Love - Kristin Chenoweth & Nathan Lane

 

    剧本分析是戏剧表演准备的基础步骤,演员通过这一过程详细认识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整体时代背景,具体每个场景的规定情境,分析出剧本的中心事件和场景的矛盾冲突,从而理顺整个演出的戏剧推进线索。在未来的表演中必须以这些戏剧线索为基准,通过准确地表现时代特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冲突,进而有效地推动故事进程。

 

    一、规定情境。

    剧本的事件、时代、发生的时间地点生活环境。叙事音乐剧表演的写实性特征,要求演员首先必须真实再现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观众真正进入故事特定的环境,从更加贴近故事的视角欣赏整个演出。

    这里我们强调了叙事音乐剧的写实性。因为当代舞台演出急剧变革,涌现出大量全新的流派。以超现实主义为审美诉求的先锋派作品,通常弱化时代背景等因素,将故事完全抽离到近乎真空的时空背景下呈现,于是这部分作品中演员不必体现时代背景。但是这些作品因为先锋激进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成为小众艺术追求者的最爱,市场接受面十分狭窄。而音乐剧是艺术品位和美学高度的大众娱乐,其审美标准和美学诉求都符合当代观众的口味,因此大多数音乐剧都建立在写实性叙事的基础之上。百老汇音乐剧历史上诸多同时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无不具有写实叙事的特性。尽管进入70年代,新兴的概念音乐剧打破了完整线性叙事一统音乐剧舞台的局面,以非线性的故事和零碎的结构展示更广泛的生活画卷,但是概念音乐剧仍然保持了写实叙事的美学特征,以真实生活中的戏剧情境和人物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只不过放松了时空限制,体现出更具普遍性的戏剧感染力。

    因此了解故事时代背景是音乐剧演员接触剧本后的首要工作,了解时代背景包括该背景的特定文化特征,特定人文氛围和人物行为特征与准则。在条件允许下,演员需要亲自接触与故事相关的环境与背景。例如音乐剧《吉屋出租》(Rent)讲述了纽约东区一群追寻理想的艺术青年的经历,创作这乔纳森·拉森(Jonathan)根据自己在贫民区9年生活的真实经历和见闻写就了这一剧作。百老汇演员有必要前往东区观察这些挣扎艺术家的生活处境和状态,才能在舞台上准确再现当代波西米亚生活的特定背景和环境。诸多历史题材或者发生在非现代社会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演员无法亲身体会,则需要采取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了解这些背景。音乐剧《大河》(Big River)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in)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以戏剧性的笔触讲述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黑奴制下的现实生活。演员需要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了解该时期美国乡村生活的保守文化特点,世人带有种族歧视的价值观等因素,才能在表演中融入这一环境,体现出真实的环境特征。这些工作看似繁琐,却对演员的表演效果有显著的影响。音乐剧《发胶》(Hairspray)故事发生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巴尔的摩,当时的保守审美趋势和种族隔离都需要在演出中有所呈现。因此演员要充分了解60年代初的美国人文环境,才能在舞台上再现让观众信服的60年代。

    这类作品的环境与现代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如果不经过详细了解,所呈现出的效果必然失真或者不自然。尽管《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部作品带有浓重的欧洲流行歌剧烙印,但是在叙事音乐剧出身的导演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调度下,体现出了更强的整合戏剧性呈现。因为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巴黎,在该剧首演版排练期间,他严格要求主演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了解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行为特征,以真实再现时代背景。因此演出在首演时,仍然保持了叙事音乐剧的写实性,而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位。该剧演出20年以后,由于主创人员逐渐脱离剧组开始新的艺术创作,演员的多次更迭,这些细腻的工作逐渐被忽略。现在无论是百老汇剧组还是曾经造访中国的剧组,都背离了故事背景。所有演员完全失去了时代特征,将演出中欧洲歌特文化背景冲刷得荡然无存,让演出变成当代社会的廉价三角恋。

    此外,部分剧作的时代背景还与演出特定的思想性息息相关,这些背景可能赋予演出更多的思想内涵,如果无法准确再现时代背景,演出的深度和艺术造诣将受到极大的消极影响。音乐剧《大饭店》(Grand Hotel)根据奥地利作家维基·巴姆(Vicki Baum)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1928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某高级饭店的轶事,通过饭店折射出动荡的人生。演员需要查阅该时期德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了解到一战创伤下德国人的焦虑心理,持续经济萧条下人对物欲的盲目追求以及人情的淡漠。在这些时代背景依托下,故事中多个人物的勾心斗角和情感纠葛就被赋予了社会和时代造成的悲剧深度,体现出更强大的戏剧感染力和对混乱社会制度的有力抨击。脱离这些背景,故事则无异于过度夸张的肥皂剧。

    艺术品质的最高追求是美学造诣,不能准确再现规定情境的演出也容易使演出的美学价值大打折扣。1998年首演的音乐剧《褴褛时代》(Ragtime),以20世纪初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下层社会黑人文化和对后来美国经济文化造成巨大影响的东欧犹太移民文化的差异、冲突和融合为背景,通过讲述极富代表性的三个族裔家庭10年的变迁,展示了世纪初美国宏伟的历史文化变迁。因为规定情境中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演出背景其思想内涵之丰富,美学造诣之高深,是同时期音乐剧作品难以比拟的。一旦表演中失去了这些历史文化背景,整个演出的艺术品质将遭到严重的损害。

    大量欧洲音乐剧几乎完全背离了叙事音乐剧的写实特性。以《巴黎圣母院》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的法国音乐剧舞台设计、人物造型和演员表演彻底脱离戏剧的故事背景,转以现代流行演唱会模式通过音乐的单一类型冲击,而不是有机整合的戏剧呈现吸引观众。以《伊丽莎白》(Elizabeth)和《蝴蝶梦》(Rebecca)为代表的德奥音乐剧虽然有更写实主义的包装,但演员表演仍然严重脱离真实的时代背景特色,体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气息,同样以声乐为主要诉求,弱化整合表演的综合感染力。当然,这些作品是在其本国文化背景下催生的独特品种,有其存在价值,但这种忽略时代背景的表演不适宜在中国推广。首先,中国没有广大的后现代艺术欣赏基础,当代观众受到写实影视作品的影响,更认同让人信服的表演。其次,这种严重脱离时代背景的表演无法准确地再现故事意境,《巴黎圣母院》、《伊丽莎白》等作品或是改编自文学名著或者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观众在进剧场前对这些故事和人物就有一定熟知度。而对于原创故事,超现实表演方式必然对观众认知情节和角色造成巨大障碍。

    结构严谨的音乐剧剧本通常会说明剧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同时会在排练初期,通过剧本研读的方式解决规定情境中更细节的问题。这一时期演员以剧本为基础,明确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并与导演充分沟通。因为不同的导演对同一剧本的创作理念存在巨大差异,所以演员需要在符合导演的宏观构思下准确把握演出的规定情境,整个剧组才能通力合作,实现完美的戏剧性呈现。

 

    二、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

    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是一部音乐剧主要的故事线索和戏剧冲突,是体现角色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戏剧性进程和揭示剧作主题思想的关键。演员通过剧本梳理,必须准确找到切实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从而将整个演出以符合观众正常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寻找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时,需要注意这些事件和冲突的两个特点:

    1.具象性。演员从剧本中总结出的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必须是具体、可度量的,未经过艺术升华的实际事件。其形式体现为一个戏剧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克服了一定挫折和困难,成功地或者失败的完成了一个行动。而不是经过提炼的主题思想,例如扭曲社会制度下造成的人性悲剧之类的概括性言论。因为任何一部剧作,无论其主题思想多么深刻,艺术造诣多么精妙,都建立在具体的戏剧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基础之上。因为观众进入音乐剧场,欣赏的是一个整合歌唱与舞蹈的故事,而不是没有事件和矛盾支撑,任何思想内涵都将成为没有血肉和生命力的骨架。

    音乐剧《一笼傻鸟》(La Cage Aux Folles)是一部带有同性恋维权色彩的作品,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向世人宣告,同性恋并不是畸形变态的人群,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拥有正常的情感,应当和其他人一起享受平等的社会地位。但音乐剧的戏剧本质使得这些信息不可能像教学一样通过教条来呈现,何况这种表现形式空洞而缺乏感染力,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必须根据故事情节总结该剧的中心事件:法国青年让-密切尔安排自己的家长与未婚妻双亲见面,希望家长们彼此留下好印象,而促成他们的婚姻。但是让的父亲乔治是个同性恋,他与同性情人阿尔宾同居多年,让耻于公开父亲的真实身份,因此要求阿尔宾假扮女性。主要矛盾冲突则是,乔治和阿尔宾都认为不该欺骗隐瞒,而同性恋并不可耻,因而与儿子以及儿子未婚妻一家产生了矛盾。全剧通过展示乔治、阿尔宾相濡以沫的生活状态,向人们展示了同性恋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阿尔宾假扮女性造成的笑料百出,也充分体现了角色对身份的认同和充分的自尊。演出结尾,让终于不再隐瞒父亲真实身份的行为,有力的体现了主题。

    音乐剧《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的中心事件是变成野兽的王子必须在玫瑰花最后一个花瓣落下之前找到真爱,变回人形。矛盾冲突是,野兽性格暴躁,经常激怒自己深爱的贝尔(Belle),他的本性的鲁莽不可能赢得贝尔的爱,他很可能因此无法恢复人形。正是通过剧中两人朝夕相处,以及诸多的突发事件,野兽被贝尔感化,逐渐改掉了粗鲁的举止,也变成了一个心灵更高尚的人。贝尔则看到了野兽粗野外表下善良的心灵,逐渐爱上了他。终于,野兽赢得了贝尔的爱,成功地变回人形。正是凭借在这些事件以及其对主人公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和改变,该剧的主创团队才让观众在欣赏演出后真正相信爱的伟大力量,和善良这种内在美的可贵。

    音乐剧《金牌制作人》(The Producers)的中心事件是,会计师里奥(Leo)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制作人筹集远远超过演出需要的资金,然后演出一败涂地之后,制作人能够借机大捞一笔。因此制作人马克斯(Max)决定按照这个方法打造一出糟糕透顶的戏,赚取暴利。矛盾冲突则是,他们必须找到最无聊的剧本,最糟糕的导演和最没有天赋的演员,并保证演出一定失败,然而在充满变数的娱乐圈这并非易事,而最后他们看似完美的计划失算了。在近乎闹剧般的喧嚣中,《金牌制作人》为我们形象的展示了一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娱乐圈,以极其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娱乐圈中种种丑恶现象。没有剧中夸张的暗箱操作手段,观众肯定无法认识到演出产业光鲜亮丽表面下的污秽不堪。

    国内大多数音乐剧演员没有意识到事件和矛盾的具象性,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过分关注所谓更高层次的思想内涵展示,而忽略了观众对戏剧和人物欣赏的基本要求,导致演出效果略显空洞,缺乏实际戏剧性内容支撑。只有通过戏剧进程中戏剧冲突的不断强化升级和最终解决,剧作的思想内涵才能够得到观众的感性认同。

    2.主次分明,相辅相成。一部音乐剧作品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主要中心事件、矛盾冲突,但是围绕这个主要事件矛盾,会产生多个次要事件和矛盾。主要和次要矛盾事件,体现出主次分明相辅相成的特点。次要事件是主要事件的细化和延伸,为主要事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层次。主要事件则是整个演出的纲领,控制次要事件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再度回到《金牌制作人》的案例上来,该剧的主要事件是两位男主角制作一台无可救药的糟糕演出以期发横财,而次要事件则是他们制作演出中挑选剧本、导演和演员以及筹集资金的细节。演出中详细展示了里奥和马克斯在所有剧本中挑选最富有种族歧视主义,拥有最反动政治观点的“希特勒之春”作为投资对象的过程;如何找到了极其自恋,完全不顾观众需要的导演;以及让人匪夷所思的演员挑选,组成了一个集中全美最无能演员的剧组。正是通过完成这些笑料百出的过程细节,两位男主角创造了一部无可救药的演出,从而真切、形象地展现出音乐剧制作中的黑幕和紊乱秩序。没有这些次要事件以及各种幽默,演出不仅娱乐性大减,也无法细致入微的描摹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中的种种混乱操作。同时正因为主要事件旨在揭露舞台制作的黑幕,所以要求次要事件中体现的全是颠覆音乐剧制作原则的内容,而不能出现常规合理的内容。

 

    由此可见没有次要事件,主要事件会显得单薄无力。但是次要事件必须严格服务于主要事件,受到主要事件原则的制约,不能违背主要事件或者逾越其范畴,否则喧宾夺主会导致整个演出形式松散、内容涣散,缺乏明确的重点。

    音乐电影《红磨坊》(Moulin Rouge!)凭借大气的场面调度,快速而不失精致的剪辑创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该片一改传统音乐剧电影缓慢的叙事节奏特点,凭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吸引了挑剔的当代观众,成功复兴了音乐剧电影。尽管该剧拥有完美的视觉效果,但在叙事和表演上却出现了问题。全剧主要事件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被扼杀,次要事件是戏中戏上演过程中的诸多轶事。这些次要事件带有一定喜剧色彩,用于调节主要事件的悲剧气氛。但是电影前半部分,演员的喜剧表演过于夸张,流于哗众取宠,过分冲淡了全剧的悲剧气氛,结果影片前轻后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悲剧结局的预期,大大削弱了爱情悲剧结尾的震撼力。

    音乐剧《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主要事件是面目狰狞但才华出众的幽灵(Phantom)培养出新生代女高音克里斯汀(Chrisitine),并不择手段将她送上首席女高音的宝座,并希望她能爱上自己。而克里斯汀爱上了青梅竹马的拉乌尔(Rauol),控制欲过于强烈的幽灵在爱与嫉妒的驱使下,把所有人引上不归路。而歌剧院中的勾心斗角则是整个故事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必然成为次要事件丰富整个演出的内容。技不如人的大明星卡洛塔(Carlotta)不能容忍克里斯汀的声名鹊起,想尽办法挤兑她,都属于次要事件。而在电影版中,男女主角的表演相对薄弱且缺乏足够冲击力,卡洛塔的扮演者却极尽滑稽逗笑之能事。次要事件抢尽主要事件的风头,导致这部富有浪漫色彩的音乐剧作品显得更像一出滑稽闹剧。尽管《剧院魅影》因为整合效果的有限和剧本的先天不足,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叙事音乐剧艺术佳作,但是舞台版在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的努力下,仍体现出十足的浪漫主义气息和较高的美学造诣。而电影版的表演偏颇,导致影片的美学造诣逊色不少。

 

 

            

 

Whatever Lola Wants - Damn Yankees (1967TV)

 

    三、最高任务与贯串动作。

    在明晰时代背景、规定情境、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之后,演员则需要通过判断演出最高任务来挖掘表演的艺术深度。最高任务是一部音乐剧的终极创作追求,他建立在剧作的中心事件基础上,包含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追求,是一部音乐剧作的艺术精髓,也是提升一部音乐剧艺术品位的重要元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剧都具备这一最高任务。

    早年的音乐喜剧和现在应景而生的以娱乐大众为主要诉求的一时之作,通常没有这样的最高任务。例如音乐剧《42街》通过华丽雍容的歌舞场面和舞台装置串联出一个简单的后台情节剧,尽管剧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台春秋,但并不像《掌声响起》(Applaude)等作品一样深入挖掘戏剧人生的内涵,而更侧重于音乐剧舞台呈现的美学追求。因此欣赏完演出后,观众会记住剧中群舞女演员在巨型棱镜下繁花盛开的舞蹈造型,以及演出接近尾声时,大型舞蹈队在台阶上整齐划一的震撼踢踏热浪。此外,还有演出中昂扬的氛围。但是不会对这个典型一夜成名的天方夜谭有深刻的印象。《为你疯狂》(Crazy For You)改编自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喜剧,讲述了一个富家公子按照族长指示来到小镇收购一个剧院,他爱上了一个当地姑娘。他决定违背族长意志,在剧院上演一出音乐剧,拯救处于财务危机的剧院,以赢得姑娘的芳心。经过种种波折,他成功上演了音乐剧,并得到了姑娘。这个故事同样充满了观众可以预见的常见套路,因此也不能通过故事传达更深入的艺术内涵,旨在依靠幽默的情节和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娱乐观众。因此表演这类作品,演员通常无需深究最高任务中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涵,而是着重展现故事和歌舞的美学价值即可。当然,部分杰出演员也能在这样的作品中呈现出令人意外的杰出表演。音乐剧《美女与野兽》作为一部童话题材作品,创作者初衷是将更多儿童吸引到剧院,并未苛求作品的艺术内涵。但是首演版主演特伦斯·曼(Terence Mann)和苏珊·伊甘(Susan Egan)却赋予了野兽和贝尔两个角色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亦悲亦喜的氛围中,让这个儿童故事散发出更能打动成人的特质。《邪恶坏女巫》(Wicked)百老汇首演版的两位女主角克里斯汀·奇诺维斯(Kristen Chenoweth)赋予看似单纯善良的好女巫格林达(Glinda),迫于世俗压力不得不大智若愚的情感支撑;爱丁娜·门泽尔(Idina Menzel)将坏女巫爱尔法巴(Elphaba)提升到富有悲剧色彩的女英雄高度,将角色演绎成社会不公制度的牺牲品。于是这部内涵平平的作品,因此而突显出更深厚的底蕴和感染力。当然,这些演员都经过多年舞台历练,善于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立体和全面性,才能够将看似平面的角色演绎的深入而丰满。笔者并不建议缺乏经验的青年演员过早的尝试这种深入化表演,因为青年演员的表演尺度把握不当,或是让角色因为过度拔高而失去生命力,或是喧宾夺主破坏演出的平衡。

    与纯娱乐性的作品相比,经过时间考验的音乐剧艺术精品,真正具备最高任务的思想内涵。正因为这一特点,这些作品拥有了更高的艺术品位,在创作多年后仍然能打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观众。创作于1971年的概念音乐剧《伙伴们》(Company)通过展示都市生活的10余个片断,展示出当代都市人生活的麻木和冷漠,男女感情的疏离和随意。在该剧首演近40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仍然能够引发观众共鸣。2006年百老汇重排版男主角劳尔·伊斯帕扎(Raul Esparza)表示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仍然符合当代社会现状,就如同是昨天才创作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首演于1975年的音乐剧《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一部音乐剧群舞演员的招募过程,展现了百老汇演员面试的激烈竞争,以及所有演员对舞台生涯的无限热爱和无悔追寻。凭借真实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思想内涵,该剧首演后轰动一时,持续演出了15年之久。2006年,该剧重排时,再度引发当年的轰动。1984年首演的音乐剧《星期日与乔治同游公园》(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中,创作者斯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将自己80年代遭遇的艺术创作危机真是精力投注到作品中,展示了追寻艺术理想的人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彷徨和痛苦。并在剧中通过高度艺术化的手段,鼓舞着自己和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在不断的困境中艰难前行。凭借艺术传承的深刻理念和十足的人文关怀,《星期日》一剧荣获了美国文学重量级奖——普利策奖。这些作品的深厚内涵,要求演员的艺术创作不能局限在戏剧事件本身,而需要通过更深入的挖掘,体现作品的艺术意境,将音乐剧作品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高度。

    在明确最高任务后,演员需要寻找适当的贯串动作,实现最高任务。贯串动作是是对最高任务的执行,它把演员表演创作中的所有零散元素串连起来,是演员塑造角色时积极的、内在的心理生活动力。继续上面的案例。音乐剧《伙伴们》的角色的贯串动作是寻找,寻找茫茫人海中属于自己的终生伴侣。并始终认为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因此不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导致他们质疑情感的真实,从而不断的失去和痛苦。《歌舞线上》剧中群舞演员们的贯串动作是尽全力得到音乐剧的工作,为此他们不得不按照面试官的要求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自省,表露出对舞台的无限热爱和奉献精神。《星期日与乔治同游公园》中主要角色的贯串动作是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第一幕中因为乔治的努力,终于创作出伟大的画作,但因为过分孤注一掷,他失去了亲人和爱人。第二幕中,乔治的曾孙小乔治在现代社会中迷失,最后在艺术理想的支撑下继续前行。演员需要从事件中提炼出角色的贯串动作,才能将现实事件的戏剧性呈现提升到最高任务的艺术境界。

 

本文选自《音乐剧表演概论》

 

“文硕创意音乐剧”
中国团队和百老汇团队联手打造。
从此,
中国电影史和中国音乐剧史将掀开新的篇章!
 
[音乐剧表演讲座] <wbr>音乐剧演员如何分析剧本?
 

2009年音乐剧电影

百老汇经典《花鼓歌》作者黎锦扬先生最新力作

《桃李争春》

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爱情故事

百老汇经典《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国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