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2007-03-01 05:42:21)
标签:

南京

秦淮河

夫子庙

李香君

游记

分类: 江苏影像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相关链接:夜访秦淮河畔媚香楼【一代名妓】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相关链接:李香君闺房与床被揭秘【秦淮艺妓】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地处江南的六朝古都南京,离我所居住的城市不算很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刻画金陵春色的佳句,更是经常会在我的记忆中出现。说的近一些,又因南京城里的中山陵、总统府与民国的时代背景连在一起,而吸引我去过了好几次。当然,也多次游览了与大明王朝有关的明孝陵。提到明朝,势必会想到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其中,孔尚任的《桃花扇》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就为我探访与“秦淮八艳”有关的秦淮河边夫子庙,留下了伏笔。

    久闻“十里秦淮”的盛名,然我更多的是从书本上看到的畸形繁华:“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桃花扇》中更有“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生动描绘。因为有了秦淮河畔的动人故事,古都也就染上了六朝金粉的色彩;夫子庙旁的老街更是让人连想到了当年的烟花柳巷。说来也真有趣,充满了书香味的夫子庙竟会与青楼街同处一地。不过再细想一下也就释然了:侯朝宗、冒辟疆等读书人常去的贡院,如与秦淮河边的画舫影幢相隔甚远,他们又何以很方便地结识一代名妓李香君和董小宛呐?

    我到夫子庙广场寻访的时候,正值傍晚时分。只见各式仿古建筑中的酒楼、茶馆和小吃等店铺内,食客云集、好不热闹。然我却惦记着先去看看血溅桃花扇的所在地——媚香楼。当我跨过来燕桥,也就见到了位于孔庙对面的“李香君故居”。进的门来,只见“探香”的游人还真不少呐。香君的琴室和卧室犹如情景再现,我似乎看到了青楼玉女的抚琴低吟和新婚甜蜜。通过展厅里的介绍,我方知道:身为江南名妓的李香君,属南曲八艳之一,只卖艺不卖身,且琴棋书画俱佳。听解说员说:“李香君涉猎较广、博览群书,又深明民族大义”。唉,可惜在明末战乱的历史背景下,最终因社会的动荡而留下了才子佳人的一段千古绝唱。故居中的对联,“玉洁冰清千秋正气,扇奇艺绝一代名姝”正是对她的客观评价!

    走出香君故居,我徜徉在波光粼粼的秦淮河边,看着夜色笼罩下的斑斓灯火和闪烁霓虹,不觉思绪万千:古时的一个风月女子,尚且有一副对明朝前途甚感忧心的傲骨。今人的表现又如何呢?我看有不少的商人政客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却是常常沉浸在夜夜笙歌中而纸醉金迷,哪里还有空去怀揣一份爱国情操?如就此而言,我更欣赏一个红尘女子的“出淤泥而不染”。哎,思烦了,也走累了、就在河旁的食肆找个邻水的位置坐下啦,暂且不问窗外事。当我啖着当地特产的小龙虾、手握啤酒杯时,遐想的思维就好像时光倒流、回到了几百年前的风花雪月。而对面坐着的,也许就是一位花容月貌的才女抑或是烈女。呵呵,是喜?还是悲?我也只能是“念天地之悠悠”了……   

   (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发上本篇后也就结束了我的春节博上游。)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相关链接:繁华似梦秦淮河【撩人夜色】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秦淮河畔探香君(随笔配图)

补录:

    据金陵媒体报道:浓浓年味还未散去,元宵节50万赏灯人挤爆南京夫子庙。贡院街和夫子庙广场一带,摩肩接踵的人群一个贴一个,满眼只见人头攒动,已经看不到地面。警方在聚星楼到晚晴楼之间,两次拉起“人墙。

月下独酌赠诗:

    风花雪月通遥乐,杯洒清心醉消魂;
    花容月貌长袖娥,月夜笛音耳过过。

浩友玉汝赠诗:

    一代名姝青楼女,频频探香何为故?
    千年女子生戚戚,玉洁冰清人已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