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即兴给题图配诗——
风落之果
无人捡
你自梳
荒芜了花园
掉银簪
乱发披肩
他不来 白马成枯
锁骨锁心
妩媚成沧海
你把杨桃切成星
嗅嗅寂寞 自己瘦
满袖风
比星冷
他成了石头
在远方填沧海
想他
夜凝露
翻一页本草纲目
天就亮
不葬黛玉花
不酿嫦娥酒
抱一曲缠绵痴情的自己
歌吟 一人
泪成双
爱
如冤
漫天云 不雨
心海没有漂瓶来
渐渐凋零
在空中
成仙
不死 也无望
无他 不做落果
也不回人间
“青歌赛”上
徐沛东继续打败余秋雨
罗西
最近,我有点烦余秋雨老师,他自己说过,什么都知道的,是怪物。
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知道的比“青歌赛”里的歌手多,就从心里上瞧不起他们。余老师知识面宽,文字表达一流,加上有备而来,经常是纵横古今,侃侃而谈,口吐珠玑。但是,我觉得,他有时讲得太多了,有卖弄之嫌,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
与他坐在一起的徐沛东老师,就比较言简意赅,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偶尔表扬人的时候,也会多说了几句,比如哪个音乐家有慈善的心,哪个作曲家怎么伟大……但是,我们听了,很舒服,因为他是在赞美“别人的事迹”,而不是为发表“观点”而肆意发挥,这样的比赛场合,评论太多所谓“文化的东西”,太沉重,罗嗦,有些喧宾夺主,显然,余老师这一关,失算了。
其次,我们生活里,会不知不觉地伤害到别人的自尊,比如有权的,一叉腰,不小心就侵犯了下属卑微的心;有钱的缓缓摇下车窗,奇怪,就伤害了正迎面骑自行车的那个穷邻居;而满腹经纶的余老师,多问了一句:“你是猜出的答案?”“你是真的懂?”结果就伤害了读书不太多的选手……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的余大师经常知道对面的孩子有可能是瞎蒙对一个答案,但是,他好像不让对方有短暂的侥幸的快乐,而是乘胜追问:“那你说说,这部书的内容。”可怜的选手真的讲不出话来,给气的;“那你翻译一下这几个单词!”仍然是不知所措的选手僵在那里……
我看了太多这样让我不忍心看下去的画面,从上一届到这一届,我甚至觉得余老师不太厚道,有些欺负知识不多的歌手。原来我还很喜欢余老师的点评,比如说,他不喜欢背成语,不喜欢背诸如“水浒传”里108好汉的外号等。可是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优越的俯瞰的脸,笑里藏刀的“追问”,对蒙答案的歌手落井下石,有些残酷。有时还头仰着冷笑道:“哦,你还真知道!”那口气真的让人受不了。
相反,徐沛东就善解人意多了,他心里也明白对方是瞎蒙对了,他一样是祝福,因为在这样的场合,分数就是硬道理,所以“运气好”不一定就不如“知识多”高贵。徐老师还经常顺着选手的心安抚说:“你解答问题的状态很好!”蒙答案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这一环节,徐老师表现得更得体,宽厚而随意。
第三,余秋雨有些舞台腔,话说太完整了,太书面化,一套一套的,玩深沉,有些矫情。而徐沛东比较轻松自如,有错很坦然地纠正,大方,风趣,比较常态,人性化,他会即兴与选手交流说:“哦好高啊,还听妈妈的话?”或者“没有关系,民歌唱得好就可以了。”“哎呀,太可惜了,你为什么不多唱一点?”以及“扣点分好不好”“你刚才跳舞很好,一直转,害摄像累得够戗”……他是个很诚恳的男人,很舒服。
我们做人,是要做有学问却让人产生距离的人,还是即使知道的不多却让人感到舒服的人?大家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这个环节,仍然是徐沛东打败了余秋雨,从余秋雨肢体语言太多就可以看出,他太想把自己表现得好一些,结果用力过猛,反而有些“秀”了。以他的身份与地位不必那样的,如果是我那样,那还情有可原。
看“青歌赛”看人间百态。我喜欢余秋雨老师的文章,但是,他无意中在评点席上患了“言多必失”的毛病,很可惜。而且从上一届到这一届,那毛病一直存在。写下这些感性却不一定准确的文字,希望余教授不要生气。
350011 福州市金鸡山路23号福建青年杂志社
hlq123456@sina.com
luoxiluoxi123456@163.com
(罗西:两性情感、流行文化专栏作家,心灵牧师,博客名流,电台午夜节目嘉宾主持,在《希望》《新青年》《好主妇》《辽宁青年》《华声》《爱情婚姻家庭》《婚姻与家庭》等全国40多家报刊杂志上开设过专栏,包括“罗西说法”“罗西姜丰二重唱”等,是目前中国专栏开设最多的作家。《家庭》与《读者》的签约作者。出版个人专集有《赶紧幸福》《爱情半边脸》《男人是没有进化好的女人》《不是美人也可以用美人计》《情感心理拉链》《爱江山也爱美人》《心灵鸡汤----青春密码》《苹果的诱惑》等10多部。个人新浪“名家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luoxi搜狐热门情感博客:http://luoxiluoxi.blog.sohu.com/)
(罗西制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