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医生红包你心里踏实吗?
罗西
最近,“罗西朋友圈”内有好几个博友的亲属需要住院动手术,从花姐的父亲到微笑老弟的岳父,人间疾苦,似乎都免不了,也不容回避,还好有爱的支撑。我们都要好着!也一定会好着。
上个月,我老妈也在福建省立医院眼科住院,做了三次手术,一个月里,说实话,我内心很焦虑,忐忑,但也尽量轻松、开心地陪她,比如术前抽血体检,要起大早、空腹,抽完血我就带她到医院附近星际宾馆里喝早茶,虽然她一直念叨贵,但是可以看出她很新奇的目光;甚至我还带机子在病房里拍摄,让她少一些害怕。同时变花样取悦她老人家,比如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突然心血来潮站起来给老娘做几下肩部按摩,然后现场教导两个孩子说:“看到了吗?学着点,以后你们爸妈老了,也要这样做……”本来还客气极力推我的老娘看我是在现场教育,也就乐滋滋笑哈哈地配合享受儿子的按摩……
饭后,再偷偷组织我一对儿女为奶奶捶背揉脚,把她服侍得心花怒放,虽然她心疼孙子孙女或站或跪的服务,不到两分钟就不干了,但是,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我是看得见了。值得!
还有,我发现一般老人家最喜欢儿女用过去他们教育、照顾孩子的那套,创造性地沿用在其身上,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比如,睡觉前,我要给她刮痧、滴药水、放蚊帐,调整空调出风口、温度,然后用大人关照小孩的口气夸张地哄说:“宝宝,乖,不要踢被,安心睡睡吧!”这样逗她,她会特别开心!呵呵笑着!
老人如小孩,我73岁的老娘,就这样被我哄得开心极了。现在被我妹妹接过去继续接受幼儿般的照顾。听我妹妹说,“老妈很听话,很快乐……”
手术以及后面的恢复,都很顺利,住院的半个月里,我几乎都在她身边,因为她不会讲国语,很时髦吧!
在那些日子里,也得到几个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照顾,虽然一个月过去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表达诚挚感激之情,昨天我还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院长,表达对几位医生和护士的敬意,特别是主任李青大美女、帅哥张建辉医生以及护士长陈洁小妹妹……
有几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比如手术后复检,要从这个房间到另外一个房间,李青主任很自然地像拉自己亲人一样就牵着我老妈的手就走,平常对我的罗嗦询问以及杞人忧天的问题,她都是很耐心说宽慰的话,很像“情感牧师罗西”那样和煦如春风,嘿嘿!
张建辉医生家离医院很远,但是几乎每天早上我看他都是第一个来给病人换药、检查,有次他正趴在仪器前给我妈检查眼睛,突然我听到他“啧”一声,我心一紧,下意识地握了一下拳头,居然被他瞥见、马上判断出我的慌乱心绪,他即刻意识到我误判了他的“啧”,赶紧澄清、道歉说,刚才是他与护士谈论工作而发出的“啧”,与我妈的眼睛状况无关。我释然,然后也看到他那颗细致善感的仁心。
有次我送饭去医院打车回家,师傅没头没脑地好奇问我:“你给医生红包了没有?”我老实说:“给了,但是被坚决地退回来。”那你不担心?他吓得转头看我。
我说,我表达了尊重的意思,对方也给了我明朗的态度,就可以了,就该放心了。
师傅半信半疑地再扫我一眼,停顿一会似乎明白了什么:“也是,我们已经付费了,为什么还要给红包?我说啊,那些医生都是给我们给惯坏了!”
然后师傅就举了个例子,说送红包的不一定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他的一位亲戚与邻居同时住进某医院接受外科手术,邻居包了500元,他亲戚逞能塞了1000元,最后邻居拆线还更快,“你看,多花500元,还要多住5天,同一病房的一个乡下老农民一分红包都没有拿,病好得最快!”师傅用列举法论证一个真理般的观点:红包是没有用的!
是的,我们常常都是给自己出难题。
其实医生也是人,也有他们的难处。
不久前,福建省立医院搞了个征文比赛,我是特邀评委,在与他们院一位领导聊天时,他就谈到了现在作为医生的压力,很大,很多,有工作的,有社会舆论的,还有来自病人的。无独有偶,昨天晚上去女儿学校参加家长会议,与我同桌的是总院的一个主任医生,与我相见恨晚,亲和有礼,谈话里他也感叹现在当医生“不容易,压力大”……
我就想,我们有段时间里对医生的“妖魔化”报道、解读,是不是有失偏颇?哪个行业里没有害群之马?其实过去我也受过不少医生的气也得到不少医生的关照,那你要我是一棍子打还是捧,真的很难。
问题是,为什么总有信任危机?这就社会大气候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太大了。
现在我仅有个小问题,不知道你怎么回答,就是万一你要与医生打交道,要不要塞红包?塞多少?请作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