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70
  • 关注人气:1,6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蝙蝠》一起飞”系列专访——张艺

(2014-09-07 11:05:03)
标签:

《蝙蝠》

文化

中央芭蕾舞团

张艺

“和《蝙蝠》一起飞”系列专访——张艺
张艺,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音乐总监、首席指挥,《蝙蝠》舞剧音乐指挥。
《蝙蝠》这部舞剧的音乐取材于大名鼎鼎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施特劳斯的音乐脍炙人口,不仅是对欧洲的观众、西方的观众,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
但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部作品并不是专门为舞剧而作,所以道格拉斯·加姆雷先生按照罗兰·佩蒂的要求,运用了《蝙蝠》歌剧的核心动机,以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为主,并加入了部分老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加洛普、玛祖卡、查尔达什、波尔卡、华尔兹等等,将这些音乐很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为这部舞剧提供了很好的音乐基础。
虽然舞剧的剧本取材于歌剧的剧本,但不论是剧情、舞台效果、还是在结合实际生活的层面,舞剧的剧本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毕竟轻歌剧《蝙蝠》诞生于19世纪,而罗兰·佩蒂的芭蕾舞剧创作于20世纪,时代在进步。
因此,我认为《蝙蝠》这部舞剧的音乐完美地契合了舞蹈的编排,并且和舞美也非常契合。尤其是第一幕中间的一场戏,当男主人公“长出”了蝙蝠的翅膀,从窗户中飞出去的那一瞬间,那种绚丽多彩的、给人以广阔天空之感的音乐,跟舞台上所有的东西,包括威亚、天空、星星等等都结合得十分贴切。当你看到窗户打开时的整体效果时,你会觉得一切的东西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得天衣无缝。
对于这部作品的演绎,我们十分有信心。《蝙蝠》是今年全团最重要的一部舞剧,我们全团包括交响乐团的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正因为我们非常重视这部戏,所以,今年暑期,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两场非常重要、非常难的音乐会。而当我们再回过头来演施特劳斯的音乐,就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相当于我们已经扛了200斤的东西,再来扛100斤的东西就会很轻松。再加上今年我们在国家大剧院的这两场音乐会中,绝大部分都是德奥的传统音乐,而约翰·施特劳斯恰恰就是奥地利的“圆舞曲之王”,所以大家就更得心应手了。
最后,我还想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剧目的整体亮点:
首先,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录像的时候,就喜欢得不得了,舞台上的有些设计真的超乎想象,打破了我们以前对于常规芭蕾舞的认识。
其次,《蝙蝠》这种喜剧芭蕾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喜歌剧(Operetta)在以前的欧洲却是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位置。虽然表现这种蕴含欧洲幽默气息的戏剧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难,不过我们今年邀请了博尼诺先生,他是原始演出者之一,他亲自来做执行监制,对我们演员的帮助非常大。
最后,依然是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老少咸宜。懂音乐的、不懂音乐的、音乐爱好者、甚至不怎么听音乐的朋友们都能够欣赏。
总之,舞台上演出的是非常幽默的喜剧芭蕾,还是由我们中国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去表现,故事又和当今的现实很贴近:喜欢出去贪玩的男主人,通过女主人的努力,最后重归家庭。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蝙蝠》都会用它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各界的观众。
采访、文字整理:周超然/审稿:孙元娜/摄影:时任
“和《蝙蝠》一起飞”系列专访——张艺

“和《蝙蝠》一起飞”系列专访——张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