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 |
后来我们谈到黄脚腊,这可是香港流浮山得天独厚的海产,但在台湾也有黄脚腊,产于西部海岸线和各河川出海口处,与乌格、嘉腊等同属鲷类,学名「黄鳍鲷」,又有「赤鳍」、「赤翅」等的别名。
栖息环境都在淡、咸水之交的海域,黄脚腊有一副坚锐的利齿,配合一对灵活的眼珠,以及敏捷的鳍部,专门猎食小虾、小贝和小蟹。
据朱振藩记,黄脚腊十分精明,「黠到会骗人」,对鱼饵轻啄几下,不轻易上钓,在秋冬盛产时节,渔人只有用抛网的手法捕捉。
所谓「抛网」,就是先把蚬类的贝壳捣烂,扔入海中,产生极浓的腥味,在水中散去,黄脚腊闻之,群往抢食,这种手法,也叫「引腊」。
在此之前,渔人将长竹竿牢插于蚝堆石隙之间,以此为记号再设网抛之,一旦引到黄脚腊,一人抛网下海,另一人潜进水中,把鱼包围,即能捕之。说得很复杂,我没看人那么抓过。
香港的人则多是以鱼竿钓之。野生黄脚腊难求,今天到流浮山,也看到很多外地来的人拿了道具,准备到流浮山钓几尾蒸来吃。
我一看开始担心,那么多人来钓,流浮山的不是给他们抓光?「海湾酒家」的肥妹姐笑着向我说:「他们钓不到的」。
「为什么?」我问。
「钓黄脚腊需要认识牠们的性情,就算流浮山的人也没几个学会,那有那么容易钓到?」我一听肥妹姐那么说才安心起来。
老鼠斑等难寻,我吃鱼,最爱的也是黄脚腊吧?第一次来香港,在河内道的「小榄公」吃了一尾,即刻上瘾,其香味从厨房一端出来就闻得到鱼香,问你厉不厉害?
因为爱吃,对黄脚腊的形态多加研究,一直做比较。有时在菜市场中看到一尾,鱼贩一直向我推销,说是野生的,还把钓钩挖出来证明,我一看就知道是养的,骗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