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村上春树笔端的中国

标签:
转载 |
分类: 花开花落 |
《边境·近境》是村上春树和摄影师松村映三的图文集。他俩每日徒步十几公里,行走了美国(1991、1995)、墨西哥(1992)、中国和蒙古(1994)以及出身地神户(1997)。摄影作品看上去平实工整,从未属意于日出、夕阳、松枝、白雪什么的,也没刻意带着阶级观点去记录贫民窟,就像电视里类似《讲述》这样的节目。一个事儿说完了,也就完了。
记录下以下金句:
说道路非常直:直得仿佛像从托尔斯泰小说里走出来、一缕正直农夫的英魂,直得令人心痛。
说鹿角:“看起来真想在上面晾衣服,不过当然是没人晾。”
说黄石公园的美景:“一天到晚光看这些,有点儿饱。”(这两天听说黄石公园的火山有爆发可能,严重的话会导致2012年地球毁灭这种事情发生。2011年时,年过60的村上还会安坐黄石公园看到饱吗?)
说诺门罕的路难走:“我想患有痔疮的人最好不要来这条路。我没有痔疮,但最后还是非常累。感觉就像掉进全自动洗衣机里面。”
我更感兴趣的是,村上春树的笔端对中国的印象:
写哈尔滨是个魅力十足的城市:道路宽广,人们轻松愉快,建筑物充满俄罗斯风味。长春火车站里情侣依依惜别。火车上邀请他吃东西的旅客的热情。在大连开往哈尔滨的车上,眼睛被从洞开的窗户飞入的垃圾所伤。
和纽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安静的图书馆相较,长春开往哈尔滨火车的吵杂,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身为一个日本人,我不禁一直感到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我们自此前往何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虽然有这种说法,但花130日圆不进虎穴就能抱到真正的小老虎,还是很厉害。不愧是中国。但是,目睹饲养人员将校老虎带来,我显得有些心慌。
车辆像是自己想走就走,人像是自己想走就走,到目前为止,即使在罗马、伊斯坦堡、纽约,同样交通复杂的情况,我都还不至于感到行车的不自由,但中国都会交通之异常混乱,简直压垮了我。
在哈尔滨,无奈地周旋于医院之间。市立医院眼科医师的动作仿佛非常疲乏的样子,令人感觉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是个中年女医师。洗了眼睛,上了眼药膏,收费三元。最后,她的脸上浮现或许自文革时代留下来的寂寞微笑:“睡觉前涂一涂药膏,很快就会好了。”冷冷的说道。
长春,市街上的建筑工地。以竹子搭组的鹰架,覆上席子代替网帘,这样子就不会有问题吗?不得不令人担心。当然,也没有不能用席子的理由,纯粹出于既定的印象。
村上春树记录的90年代的中国。15年过去了,我们的世界有没有变得更好?
读这本书之前,因为对日本人的严谨、距离感、讲究规则等有所了解,也非常知道国人的不严谨、远近失据、不讲规则等特性,所以,有点担心村上会对中国笔下无情。现在觉得,笔下无情又怎样呢?我们还需要温情脉脉和粉饰太平吗?
非常羡慕村上能应某杂志社要求,用几篇随笔换取周游世界的机会。这是“美言可以市”的最佳案例。
(所有照片是我用手机翻拍自原书。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