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超联赛“改制风波”的落幕,特别是随着新赛季英超联赛、德甲联赛的相继展开,中国球迷的关注度开始重新转向欧陆赛场,留意这中国“留洋军团”在新赛季中将会有怎样的演出?但遗憾地是,自从1998年杨晨、范志毅和孙继海等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第一批走出去的留学生,十年来,中国留洋军团第一次在出场时间方面出现了“零”纪录,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也折射出中国足球近十年来的尴尬——人材培养的不济!
亚洲杯不是理由更不是借口
步入2007年后,“留洋军团”的壮大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足坛强势“反弹”的一个佐证,郑智加盟英超查尔顿队、董方卓作为年轻一代重返曼联、孙祥作为第一个中国人加盟埃因霍温队出现在欧冠联赛赛场上……而这些也曾被认为是中国国家队可以在亚洲杯赛上取得佳绩的一大“理由”!但随着“朱家军”27年来耻辱性地首次在亚洲杯小组赛中折戟后,中国足球全面陷入了历史性的低谷,正所谓中国足球“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上周末的欧陆联赛中,加盟曼城队六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留洋大军中“旗帜”的孙继海在英超首轮轮比赛中无缘出场,尽管这不是他第一次无缘首轮出场,但与前两个赛季不同的是,孙继海是在没有任何伤病的情况下居然连16人报名名单都未能进入!
半年前,所有中国球迷都在为董方卓重返曼联而叫好,但“名声”不能取代现实。在曼联队与雷丁队的首轮比赛中,董方卓同样没有能够进入16人报名名单!上赛季,董方卓只是在无关紧要的一场英超联赛中获得了出场机会,如果继续留在曼联队,作为队内的“第五前锋”,董方卓这个赛季恐怕只能在冷板凳上渡过绝大部分时间!
李铁在上赛季未能代表谢联队获得一次出场参加英超联赛的机会。降级之后,谢联队宣布将李铁挂牌。尽管如今李铁已经重回谢联,但新赛季英冠首轮联赛中,李铁同样被排除在16人参赛名单外。连李铁本人都承认:不排除回国踢球的可能。尽管郑智的情况有些特殊,毕竟在联赛开幕前一天才赶到伦敦。但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留在英超的郑智最终还是相对务实地选择了英冠联赛。而这其中同样透着某种无奈。
德甲方面,邵佳一却未随科特布斯队出征勒沃库森,而是留在俱乐部照常进行身体训练。能否在次轮主场比赛中登场,尚需视其恢复情况。
尽管我们承认,亚洲杯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海外球员在各自俱乐部队中的位置。但是,同样参加了亚洲杯赛,伊朗的马达维基亚出现在法兰克福队1比0战胜柏林赫塔队的比赛中;哈什米安替补出场代表汉诺威队参加了下半时45分钟的比赛;日本的中村俊辅则不仅代表凯尔特人队打满了90分钟,还攻入了一球;韩国的李东国虽然只是替补代表米德尔斯堡队出场了最后5分钟的比赛,但至少也有了亮相的机会。
很显然,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亚洲杯赛对这些海外球员的影响,恐怕不利于我们正视中国足球当前存在着的问题。
“留洋军团”的“老龄化”趋势
韩日世界杯赛前后,孙继海和李铁作为“当打球员”先后加盟了曼城队和埃弗顿队。这两人出国踢球在当时被一致认为是凭实力出国踢球的,成为中国留洋军团中的“旗帜性人物”,尤其是孙继海,新赛季将是他在曼城队闯荡的第六个年头了。但球员的运动生涯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岁数的增长,伤病的增多,让他们在与欧美球员的对抗中逐渐处于下风。特别是,欧洲足坛对于身体素质要求之高不是我们一般所能够想象的。
在现代足球的“四大要素”即技术、战术、身体和mentality中,欧洲职业教练常常把“身体”放在第一位。中国球员的个人身体素质与欧美球员相比,本身并不占有多少优势,而岁数的增长,让他们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看看目前留洋军团中的成员,孙继海今年已经31岁了,李铁31岁了,郑智27岁了,邵佳一27岁了,石俊快26岁了。只有像董方卓、于大宝等还有些年龄方面的优势。可是,像董方卓所在曼联队中,无论鲁尼还是小小罗,年龄都要比他小,董方卓又有多少优势呢?
而且,我们还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球员普遍存在着“报名是一个年龄、实际年龄常常大于报名年龄”的情况,这就使得我们的留洋军团在与欧美球员对抗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中国地方俱乐部不愿意放“当打球员”或者更年轻的球员出国是导致中国“留洋军团”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以郑智为例,郑智并没有改年龄,虽然上赛季只是在查尔顿队效力了半个赛季,而且,也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和水平。尽管之前曾有不少英超或者法国、西班牙等顶级俱乐部有意与之签约,但众多教练一看他今年已经27岁了,便感叹道:“如果再年轻两三年岁,我们也许早就签下来了!”
“市场牌”叫不响了
过去几年来,中国足球吸引欧美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就是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市场牌”曾是我们的球员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最早的马明宇加盟佩鲁贾队到今年上半年的孙祥成为欧冠联赛第一个中国人,无一不是如此。但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这张“牌”已经失灵了!
就以孙祥今年年初加盟荷兰埃因霍温俱乐部为例,该队之所以选择孙祥,一方面是埃因霍温队受到伤病困扰,左后卫位置上却是需要引进球员。但更重要的是,引进孙祥最终拍板的并不是主教练科曼,而是俱乐部的老板!本来,俱乐部老板希望通过引进孙祥来打开中国的市场,但半个赛季之前,俱乐部老板私下承认:引进孙祥这步棋走错了!
那么,埃因霍温的老板缘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埃因霍温队以前曾引进过韩国的朴智醒和李永杓两名韩国球员。当时,俱乐部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追踪报道这两名球员的韩国记者让他们应付不过来!但在孙祥加盟之后,整个一个赛季中,能够到现场追踪采访孙祥的,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名中国足球。从宣传的力度来说,中国显然不如韩国。此乃其一。其二,朴智醒、李永杓加盟之后,这两人所穿号码的球衣为埃因霍温俱乐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孙祥加盟埃因霍温之后,俱乐部的球衣销售方面并没有多大提高。
任何一名老板都不愿意干赔本的买卖!孙祥加盟与之前的朴智醒、李永杓加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自然会令埃因霍温俱乐部丧失对孙祥的兴趣。其实,这样的情况又何止只是孙祥一个人呢?
本来,中国球员与欧美球员相比,在实力、水平等方面又不占太多的优势,国内的俱乐部又喜欢狮子“大开口”,如今所谓的“市场牌”对欧美俱乐部又失去了吸引力,那么,中国球员又何以能够有更多人驰骋在欧洲赛场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留洋军团”呈现下滑是一种必然!
2007年8月15日凌晨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