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那首春光明媚的奏鸣曲

标签:
双廊奏鸣曲韵味旅游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在新的出发来临之即,我整理以往的图片。偶然进入这里,一个叫双廊的地方。很多人并不熟悉,虽然有人知道,其实内里的韵味并不得知……2006年的3月,我逗留在这洱海的边缘,至今那种美妙的牵怀萦绕心头不散……
远远地看到海面上,一个飘零的孤石,石上有一阁,仅此而已。原来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小普陀岛。此岛为一巨型礁石,礁型如一枚方印,传说是观音大士行走时留下的镇海之印。
小普陀历史不短。始建于明朝,亭阁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塑如来佛像,第二层立观音像。观音是这里的主像,所以这里以前叫观音阁,后因这里的地势形貌颇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极其神似于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所居之地普陀,所以,后来人们改称其为“小普陀”。
小普陀是洱海八景之一,美称“岚霭普陀”。如果是单独游览,最佳时机是清晨,彼时,海面上雾气缭绕,烟海茫茫,印章似的普陀时隐时现,宛如神话中的月宫。这时踏上小岛,和白日景象大不一样,四周雾气涌动,若幻若离,犹如一幅巨大无边的洁白轻纱,在洱海上布下一道不可或缺的尘世景观
野生的杜鹃、广西的妈妈、澳大利亚的天使……这样的旅伴必然充满温馨,快乐无比——
边走边想是一件感觉很妙的经历,如果有一个地方让你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你是不是充满期待和幻想?当然,100%的人都会举手赞同,对于未知的一切,那些个地方充满吸引力。
寄物可以托思,所谓文人墨客,就都在这一书一画,一山一水之中释放所思所感了。我是行者,最珍贵的是路上保有一颗善学的心,有本书上说:“旅行怎能没有那温柔的心意?”我想说:路上,怎么能没有一颗善感的心?善感,不是感时伤怀,是善于感受生活的细节,感受伪装外壳包藏下的本真,并且享受。
出来就是用眼睛旅行的,如果没有景致可以赏读玩味,旅行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印在地图上的地方我不稀罕,我希望此行能看到更多与众不同的东西,以及获得不同的心灵享受和视野提升。
流连忘返的景色在双廊,在倚石靠海的玻璃屋。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拒人千里之外的逼人架势绝缘;亦非富有者的堆金砌银昭彰,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似一幅浓墨水彩画,于清幽淡雅中,流露着建造者的心灵追求,线条并不繁复,感受却无不饱满。
可能是我离鱼鹰们近在咫尺的缘故,生怕它们那刁鱼的利嘴咬了我的皮肉,我是既想摸摸它们那黑缎子般充满亮泽的羽毛,又十分紧张地躲避着它们的尖嘴和利爪,想必我的样子很滑稽,坐在我对面的船老大笑了。
因了主人的情趣、意念和觉悟,潺潺流水般浸于一花一木,融入一石一梁,一物成一景……使得自然的闲适和心性的释放相得益彰,别有洞天。
风掀起衣角,掀掉没有带紧的帽子。渡船稳稳地横跨着洱海朝着对岸驶去。水面宽阔,一个码头越来越远,另一个码头越来越近。不论生活充满多少个蒙太奇,方向永远是向前!只有向前。
[旅行在继续,随时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