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2007-08-17 21:36:42)
标签:

旅行/见闻

陕西旅游

甘肃旅游

宁夏旅游

青年旅舍

自助游

分类: 新闻播报站Media
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近日查阅笔记,案头皆为来自宁夏的方方面面,不时传递点文字或者图片。
想起在银川记者张雪梅的一次访谈,一直还没有细读,于是转载全文于此,一起阅读。
同旅游行家聊天和与自己面对电脑写作是两码事。
面对闻讯而来的记者,不由自主地会梳理一下思维脉络,以及可以让对方或者自己更能明晰的表达方式。而另一方面,又是一次轻松的交流和碰撞,因为有了互相关照的交互,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明确方向,于是,每次畅快的交流,也是一次挖掘和释放。
常常就在不期然间发现自己。警醒或者幡然。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杨沐春涓前往西夏王陵的途中
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镇北堡全国首家文革展览厅的大食堂里,瞧见大饼拿起来就吃,实在是转累了,饿坏了,有点饥不择食,呵呵,放到嘴边才察觉,那是泡沫做的道具!!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杨沐春涓:旅行作家迷上宁夏

        记者/张雪梅

 

    很难想像,一年前还坐在北京的高档写字楼里的白领丽人,摇身一变,成了个纯粹的背包客;更难想像,一个女子独身徒步行游中国,一出门就是近半年的时间;还有更让人不可思议的就是,她出行的所有想法、计划、行程……包括费用,全是自己的!

                她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

    就在7月10日,记者在银川见到了她——杨沐春涓,一个留着飞扬的齐肩短发,戴着蝴蝶耳坠,穿着一身蓝色职业装的知性女作家
    就是她,在新浪网和搜狐网的博客上创造了“杨沐春涓走中国”点击20多万的记录;就是她,让诸多出版商期待着她一部又一部的自由行著作,而已经出版的《川滇线快乐自助游》、《炫——谁生动了我们眼里的华美》、《飞扬lady——我的风派女友》已经创造了游记的新一轮风标,正在行走并陆续写出的《陕甘宁》也计划在明年出版;就是她,在7月,勇敢地走进西北最为耀眼的阳光下,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她从北京拥挤的人群中走来,一路走向四川云南的小街巷,她从陕北的窑洞里扬起头,走向西安城里唐代的城墙;之后,她一路风尘,在沙湖的芦苇荡和沙雕园里倘佯、在西夏王陵厚重的历史里面思考、在贺兰山岩画如歌的图腾面前凝视、在中华回乡风情园仿泰姬陵的门楼下面仰望、在阿语学校蒙着盖头的女学生中间微笑、在西塔市场繁华的买卖当中穿行……杨沐春涓走进宁夏,走进银川。

                     感悟作家

    其实,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因为种种牵伴和各种放不下的理由,很多人能够做到读万卷书,却无法做到行万里路。而曾经是每天坐在写字楼的办公室里传媒人的杨沐春涓,在她决定要“行万里路”的时候,便放弃了她已经拥有了的一切,带着她“多年拼命工作的积蓄”出发了。    

    在路上,杨沐春涓不仅仅是个作家,也不仅仅是个旅行家,她一路看着,思考着,探索着,关注着。像许多古人一样,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仅仅是诗人,司马迁不仅仅是史学家,郭沫若余秋雨也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是足迹遍及天涯海角,他们在行走中不断丰富着自己。

    从小受到做史学教授的父亲的影响,杨沐春涓也深深地热爱着历史。在行走中国的过程中,她感受到,现代人对文人作家的检验标准已经不单单是你写了多少文字,你发表了多少文章,而是你看到过多少文化遗产,你关注过多少文化现象,你亲眼目睹了多少文化现场……这些,也成为可以称为文化人的一个标志。一个作家的成长过程,也不再是坐在斗室里苦思冥想,而是投身到大自然、沸腾的生活当中,让你的生命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接,碰撞,反思,进而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反省,完成自我升华,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力度。

    做了专职的旅行作家后,杨沐春涓有意无意中将思考溶入自己的脚步,她认为,自己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之后,苦中有乐,在平凡中有些惊世骇俗,在不经意当中,用文化记载着历史,用记者的眼光纪录着途中的文化现象与世态人情,用行走的眼睛去触摸、感知,可谓全身心投入其中。所以,在她的西南行著作《川滇线快乐自助游》一问世,就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追捧。这不仅是一本旅行者的参考书,更是一部对川滇一线人文历史地理文化深刻思考的有功力的书,除了有着社会学的含量,散文家的角度,更有现代年轻人喜欢的跳跃式思维的表达发式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导。
    杨沐春涓告诉记者,她经常拿起自己的书一口气读完,读罢总是酣畅淋漓,她总是为自己写的东西所感动,也常常旁若无人地大笑。开始行走后,她开了博客,将自己的行程见闻统统写在博客上,每每看到网上关注的目光,她就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也正是这种动力,使她勇往直前地向前走着……

                       “感悟”宁夏

    从没来过宁夏的杨沐春涓对宁夏充满了好奇,在她的印象中,宁夏是遥远而神秘的,也是未知的。从7月1日到达宁夏之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参观了沙湖、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纳家户清真寺、中华回乡风情园、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西塔文化市场、同心清真大寺、南门汽车站、步行街、阿语学校、南门汽车站……在她罗列的很多银川的地名里,有很多都是我们这些银川人所没有去过的。在我们惊讶的表情面前,
杨沐春涓只是笑着,她说:“我一边看地图,一边和路上遇到的人聊天,我一般都是徒步找到这些地方。”凭着自己的爱好,凭着自己对“新闻”兴趣,凭着在书中对宁夏的了解,杨沐春涓走进了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宁夏。

    在沙湖景区,杨沐春涓平生第一次骑上了沙漠摩托车,“那对我来说是惊心动魄的”,杨沐春涓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感到了真正的飞扬,以及旅游中的自我释放”。而在已经倒塌了的沙雕园,杨沐春涓似乎看到了古代的长城,找到了那种大漠金沙和西北的豪迈之情。联想到很多逝去的东西,联想到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联想到历史遗迹的保护、传统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这对她是一种震撼,是一种由宁夏的景区而感悟到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在西夏王陵,杨沐春涓思考的更多的则是如何将西夏文化做的更有吸引力,更有价值一些,如何将文化的实质内容做到最大限度的扩大,而不只是在门票上做文章。

                      留下遗憾,再来宁夏

    7月10日中午,杨沐春涓带着她的行李,准备从银川出发去中卫沙坡头,她准备在沙坡头进行3天的采风之后直接去甘肃。但这一天,杨沐春涓遇到了银川小有名气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蹦蹦蛤蟆”——马江。马江告诉她,在宁夏,最美的风光和最值得一看的红色旅游线路都在固原,还有固原的历史遗迹、人文风俗、回乡风情等都是杨沐春涓在行走中最感兴趣的。

    听到这些,杨沐春涓有些激动,还有些犹豫,留在宁夏,还是继续已经计划好的行程?最后,杨沐春涓决定,按照自己的计划先将这一线走完,等《陕甘宁》这本书写出来,大概在明年,她要返回到固原,进行一次深入而细致的采风。
    留点遗憾,以后再来。杨沐春涓就要离开宁夏,走向她的下一个目的地甘肃。

    后记
    杨沐春涓欢深度采风,并且延续着以前上班时的工作习惯。每天提着手提电脑,带着数码相机,白天不停地收集着她的所见所闻,每天夜里,她都会打开电脑,将自己的行程写进博客,让关心着自己的人随时看到自己。
    杨沐春涓总结自己的行走时说:“带着思想去旅游,用文化思考的眼光去面对,和单纯的游玩有很多的区别。”
              

     接受宁夏报社记者采访:行游宁夏,将皮肤晒成古铜色

    在沙湖前往鸟岛的游艇上,左面的是我邀来的摄影师,右面的是开快艇的驾驶员,因为两位的协助,使我保留下很多精彩瞬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