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优势
(2018-04-27 11:21:05)分类: 投资札记 |
随着处置“僵尸企业”、规范地方政府举债以及打破资管产品刚性兑付,利率市场化将真正到来,在此环境下,兴业银行长期形成的市场化资金运作能力将显示出巨大优势。陶行这句话,大家要慢慢理解和体会,逐步兑现到业绩上。何谓,巨大优势?站出来吹牛逼,做不到是肯定要挨扇的。
巨大优势,在利率市场化时代,就两条路:Fintech、FICC。对应的是两种发展思路:拉高息差、提升中收。前者,炒作的太厉害了,很难真的做到市场化负债下,高息放贷风险可控。市场正在鼓吹的品种呢,实际业务根本达不到这个程度,很容易被证伪。后者,相对较为明确,息差降低的压力,被大量金融市场业务吸收掉,逐步降低周期性,但前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企业在债券、期货、外汇交易需求上暴涨,会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兴业,真盯着的是这块肉。
交易型银行,相当于针对企业客户把业务深入做,也是要挖掘更多的非息收入。投行、交易、结算,这些转型,都是为了尽可能压缩息差对业绩的影响,改造收入组成,大幅度降低资本消耗。这可不是卖理财收取手续费,这是真的优势项目。你会发现,兴业在各个子项目上都是业内前茅,绝对存在竞争优势。
资产扩张,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一个因子,但是,不是唯一的。高盛的FICC业务,曾高达9成,大部分美国银行可以做到5成,兴业在这个领域加速发展,是理智的,比给小微贷款挣高息差风险小很多。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仅压力来自存款大战,压缩净息差,更可怕的是业务转型问题。人才、系统,都是要投资的,且时间不等人。兴业的报表,越来越倾向于大量配置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市场化负债比例高,金融市场中间业务增速极快,看着更像是美国的银行风格了。兴业的周期性,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特别是随着单轨制推进,会更加明显了。
为何,大行的业绩不错,加速在往拨备里藏利润呢?道理很简单,兴业也是靠释放拨备顶住这轮负债提升压力的,他们也在做好过冬储备粮。利率市场化,压力山大,慢慢瞅着吧。估计,兴业后市会越来越淡化总资产扩展,聚焦中收增长,提升投行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