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管监管

(2017-11-19 10:52:47)
分类: 投资札记
  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出台,对于银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能看到舆论是如何不懂银行这个业务,充满了认知偏见和心理趋势效应。
  众所周知,银行这个产业的核心利润来自净息差,其他业务对银行来说至少暂时还是打酱油的。针对中间业务,特别是跟银行理财相关业务,看起来很庞大,但是,对银行实际经营收益影响还是有限的。且不论利空、利多,本质上对整体影响有限是肯定的,远不如核心资产业务重要
  刚兑,这个事情是否能够彻底打破,对银行来说是个未知数。在中国,理财兑付刚性的隐形风险始终是存在的。银行对此业务拨备不充分,始终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彻底打破刚兑,至少对银行来说是消除了一个潜在的隐患,是利好,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没那么简单
  在中国,就算是银行彻底打破刚兑,你记住了,其他金融机构同银行相比的信用程度也是两个级别,这其实代表了这个国家金融产业特点,民众对非银机构信用的不信任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一种文化。保险、基金、证券公司,这些非银机构发展理财产品的空间是很大,但是,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是建立在对国家资本的信任基础上。很多人,之所以信赖银行,就是因为特殊的体制原因,相信国家不会让银行垮了。你就真的是刚兑了,老百姓也是对银行更信赖,很难对其他机构产生系统性信赖,这是文化和政治因素决定的。
  针对理财产品实现刚兑,最终结果,只是会加大力度引导资金回流存款,且存款会逐步分化。这些政策,只是会加强大型银行的优势,缓解存款理财化,降低小银行的获利能力,强化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
  到目前为止,通过金融监管政策走向看,银行垄断,大银行垄断的格局是日益凸显的,政策在逐步强化对大行的支持力度,你若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就别扯金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IBM与能力圈
后一篇:打破刚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