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是而非

(2017-08-29 09:51:25)
分类: 投资札记
 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文,已经很明确的提出关于不同世界观造成的严重分歧问题。唯物论世界观,对人的知识储备要求,同唯心论相比,是N个数量级的差距。道金斯就曾经诙谐的比喻过,唯心论、神创论对人类知识的要求是为数不多的几本书,而唯物论相当于百万本图书馆。
  人文学科、社科类的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似是而非的看待现实问题。如果,整个世界是从无到有,没有任何唯心主义因素参与构建的,那么,这个世界的构成原理,其论证过程就会非常复杂。唯心的特点,是把看起来深不可测的问题,统统都归于某种绝对精神和先验论基础上,整不明白就缩减论证,似是而非、不求甚解,对真理采取凑合过的造型混过去就得了。
  社科类的学者,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自然法则,是更古不变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因此,针对自然法则的不懈探索,结出的硕果,注定会名垂青史,而社科类的很多所谓的学术,在N年后完全有可能消散、不见踪影。
  无论历史上的学者其学术成就如何高,只要不是纯粹的唯物论,我都化为世界观幼稚行列。即使,对方是牛顿,也是一样,改变不了世界观过于幼稚的事实。真实的世界,就没有上帝那个避难所。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沉迷于唯心主义?道理很简单,没真的在图书馆里混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然与天择
后一篇:我不知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