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之战
(2011-11-02 09:3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栅格思维 |
近期,从淘宝商场公关危机,到苏宁易购挺进图书市场,B2C硝烟弥漫,引来眼球无数。
下面,分析一下B2C厂商的市场竞争格局,以苏宁的视角,去审视整个市场竞争格局。
首先,需要把整个市场分割成几大领域:图书、3C、家电、百货。
以苏宁易购的分类:
1F:市场领军企业:当当、亚马逊
2、3F:市场领军企业:苏宁、京东商城
4、5F:市场领军企业:苏宁
6F:混战
图书市场
京东商城10年11月1日开始正式上线,11年的销售目标是5亿人民币,在京东商场整体销售份额目标是5%。11年,京东商场最疯的一次图书频道促销节目,是以975万元买断安妮宝贝新书《春宴》的两日独家发布权。
当当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这里主要的销售份额来自于图书业务。10年,当当的图书销售业务占比超过80%。当当,一直渴望致力于扩大百货业务在营销中的占比。
图书业务的毛利,可以做到20%左右。看起来气势汹汹的折扣大战,实际上确是B2C企业毛利最为丰厚的业务范畴。并且,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网购图书市场份额占总图书市场份额超过35%,网购成为图书销售主渠道的趋势无法阻挡。
苏宁、京东,在这个领域都可以有很长的路走。
3C
京东商城的最具成长力市场,占据总销售比例超过80%。3C、数码类市场营收大,但是,毛利很低。京东商城,在这个领域的快速扩张有利于做大营销额,以此,得到风险投资的高估值。如果,以盈利能力为估值模型的话,这部分市场的实际价值就会大大缩水。
这部分业务,苏宁电器、苏宁易购都在做,京东商城对苏宁的威胁很大。
家电
京东商城,今年的销售目标在300亿左右,超过80%都集中在3C类业务。家电类业务的实际销售量不会超过60亿。这对于苏宁、国美几百亿的销售量来说,实属微不足道。
过去,苏宁、国美没有网络渠道,京东商场凭借只有3%的返点,通过压低售价获得市场份额。
现在,苏宁、国美都已经具备网络渠道,并且,统一采购,享受10%的返点。在价格、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上,京东商城在家电业务毫无优势可言,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百货
亚马逊、当当、京东、苏宁,谁都有机会做大,这个市场是海量的。
百货领域,真正的老大是淘宝。
从苏宁易购的角度看
图书类,毛利高,消耗资金少。头号市场占有率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量同苏宁主营业务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行业目前账期长达半年、一年,完全可以采用包销的方式,用流动资金拼竞争对手。
苏宁易购,在家电业务上,有非常明显的采购返点优势,并且,有账期优势。京东商城的量上不去,特别是大家电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去,根本没办法撼动苏宁易购这部分业务优势。这也是苏宁易购短短两年时间,就可以突飞猛进的关键。
对于国美、苏宁来说,网络、实体渠道的协同是迟早要面对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网络渠道抢占了实体渠道的市场,自己不做,京东也会做。最好的方式,依然是用实力把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控制住。该采取价格战,就要采取,压住对手的毛利空间,而自己凭借规模优势,依然处于盈利扩张。
3C、数码类业务,对苏宁易购来说,只能是理性参与。不光是京东商城,淘宝网、当当、卓越都在进入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从水货到行货乱七八糟,毛利低下、一切透明,不存在绝对的竞争性壁垒。只能是,凭借苏宁电器强大的资金力量、采购规模去参与竞争。
百货,对于大家,都是蓝海。
倒霉的是传统行业的百货销售企业。一旦,这些B2C企业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小件自动化物流配送体系(苏宁在这方面并不具备先天优势,也需要拿钱建设,这不是大件家电物流体系,谈不上共享),百货公司就等着倒霉吧。
正如孙为民所说,未来苏宁除了冷鲜产品不参与,剩下能卖的都卖。
所有零售企业,都准备好接受网商挑战吧。
杯具难免。
个人结论,看似强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一地鸡毛。
可怕的是那个还没怎么叫唤的: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