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进入恐慌性杀跌阶段

(2010-12-27 16:06:35)
标签:

香港

消费类

个股

贺岁片

圣诞节

财经

分类: 启明看市博文

 市场进入恐慌性杀跌阶段 



  加息,是一个利空。行情走强往往被大家认为是利好。今日利好了一个小时,最后的杀跌显示了加息的巨大威胁。年关将至,政府的突然加息,选择的时间点美国和香港都没有开盘,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市场年前的抛盘很重,尤其是下午开始出现了疯狂的恐慌性杀跌,和上周一证券市场20年的利好之下的杀跌有一样的道理。那么目前主要杀跌的是什么,谁又在防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大的方向。


  首先:概念个股的杀跌是目前的重点。这轮行情的杀跌从创业板的下挫开始。他们从上周一的暴跌开始,到今日6天,下跌了10%的比例。显示了概念个股炒作退去之后的快速杀跌。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建议大家回避的重点品种。因为他们的价格相对于价值已经没有他多分析的价值了。同时和他们关联性比较大的中小板也是出现了快速的杀跌。这也是最近盘面赚钱效应退去之后出现的明显反应。和前期指数跌个股在大涨不一样,最近是指数大跌的比例小,但是个股的下挫比例大的原因。今日出现了恐慌盘,那么下面还有一个释放的过程,大家需要提防,包括一些新兴行业中业绩无法支撑和透支的个股。《一周热点事件点评》


  其次:大消费的疯狂杀跌显示了机构的大幅调仓。大消费个股是2010年前三个季度最好的交易品种,上涨50%以上的比比皆是。四季度10.8日开始他们就成为了防守机构抛售的对象。最为明显的是云南白药。他的质地很好,但是过高的价格透支了他的上涨,那么目前的价格说明是一些人大举抛售的结果,但同时今日的长下影线也说明已经有人开始在这个位置认同他目前的价格。根据我们主升浪战法的伏击战法,现在还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至少曙光初现之后我们再出击。类似这样的个股我们看到在消费类个股中非常多,都在疯狂的杀跌过程中。如同今年的2319一样,指标股先企稳之后才迎来了其他个股的恐慌性杀跌,最终杀出了一个底部。


  最后:指标股不护盘容易引发恐慌。2850的平台,每每下挫的时候都有银行和地产的间歇性上涨顶起来。今日上午的煤炭和保险也都很努力,下午的地产也努力了一把,但都很快放弃了。对此煤炭主要是和油价的波动和四季度的业绩高成长有关系。银行和地产是资金间歇性买入的一种典型的表现。也就是说目前市场的风格其实在变化,从对于高估值品种的疯狂追捧到对于低估值品种的安全很重视。市场围绕着涨多了就要下跌的基本逻辑,价值才是关键,没有哪家公司就是好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在波段的操作中获得好的利润。


  指数下探2750成为短期最大的可能,面对市场我们再次强调今年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大盘和个股的不一样,尤其对于高估之后下行的品种依然做好风险的防范,尤其是一些远离生命线破位下行的个股。同时对于下跌之后能够率先企稳的个股也加强关注,等待恐慌之后的大反弹。《指标股持续走强的两大目的》


消费类是否会再次暴涨

 点击进入乐投家园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股市点评

启明看市场【每日更新中】               盯紧大盘的板块和个股  

调整不可怕 强势个股最关键              打破震荡的两种力量 市场进入恐慌性杀跌阶段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热点解读

三金叉见底买入法                  熟记26种K线卖出信号,不再套。(上)

高手教你发现大涨前的信号              熟记26种K线卖出信号,不再套。(下)

   

http://www.readerstimes.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56/20080223_9d00855bea48abd988656fTcQIdc7yYX.gif基金专家

华夏基金2011投资策略              四大产业发展主线

主题类基金频打“消费牌”            大型基金排名备受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