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跑得了庙跑不了和尚”
说话真不能太急,否则会问题百出。
一学生未打扫清洁卫生,老师抓到走廊上进行严厉批评,只听得老师大声训斥。
“班上的事情你一点也不关心,每次扫地你都逃跑,你跑什么跑,我告诉你,你跑得了庙跑不了和尚。”
老师有些激动过度。
庙都跑了,和尚还不跑?住哪儿呀?房价这么高,谁买得起?
(49)“小三阳”之“三枪拍案惊奇”
中午,几个同事聊起最近很火爆的一部影片,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喜欢的,不喜欢的,各执一词,争论激烈。
突然,旁边一位一直安静上网的同事站起来,冲着我们激动地说,“你们说的是不是小三阳主演的那个影片,好不好看,好看我也去看。”。
众人哗然。
你最好还是不要去看了,把人家小沈阳都成小三阳了,幸好不是大三阳。
(50)丢番图之痛
数学书上有一道题目:
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婚了,再过5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四年,与世长辞了。求他结婚时的年龄是多少,他去世时的年龄是多少?”
题目很简单,但依然有部分学生出错,这让我忍不住批评了几句。
“人都死了,还在墓碑上留一道题目来折磨我们。”一个学生说。
“人都死了,你还对人家有意见。”我说。
学生乐。
错得五花八门。有一个同学算出来丢番图结婚的年龄竟然是34/67岁(约0.51岁),这可能吗。还有学生算出来丢番图结婚年龄是63岁,真是晚婚晚育的典型啊,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
“同学位,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一生经历这么多坎坷,一生中度过了这么多年痛苦的时光,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打乱他的生活节奏?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完成他留下的这道题目?”
最后,我总结。
(51)春游秋游,渐成一场梦。
上届的事情了。
数学课,应用题,题目是“初一年级1班和2班的学生外出春游,初一1班先出发30分钟,速度是每小时......”我读题目的过程中,下面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躁动了。
“老师,为什么1班2班去春游,我们3班不去?”
“ 这是一道应用题,不是说1班2班真的去春游了。”我说。
“那我们3班什么时候可以去春游?”说到春游他们就来劲了,叽叽喳喳,场面快要失控。
“行,等会我去跟校长建议一下。”我说。
“等会,怕到等到毕业那会吧。”一学生说。
我想即便是等到毕业那会,你们也没有机会外出集体春游的。
其实想想,这些城市里的学生也挺“可怜”,没有机会春游,没有机会秋游,每天在宽阔马路和密集高楼之间穿梭,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机会,也少了很多乐趣。想想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在农村那片广阔天地,每年都有春游秋游,背上柴火,带上红薯,摆上几块石头,就可以一面野炊,一面游玩,好不惬意。
现在我也想带学生外出春游秋游,可一想到“安全”二字,只好退避了。
所以,学校基本不组织春游秋游,诚如学生所言,春游秋游基本是没戏的。
乌蒙流浪者《斗智斗勇:我和我鬼灵精怪的学生》全集 请点击:
教书之乐:智斗,我在深圳的教书岁月(全集.持续连载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