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股市泡沫开始形成自激
一是政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企图,所谓“牛市里面好办事”,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的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避免股市出现恶性下跌,使得政府采取非常措施启动,又在运行中竭力维护,实际上是以政府信用为股市兜底。尽管也有风险提示 和诸如5.30这样的强力压制,但随后的舆论维护和社保资金托市等措施都让政府充当最终保险者的角色。
二是由基金主导的股市行情动力机制。基金的赢利模式决定其只能把股价推高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只有在快速上涨的行情下才能对增量资金形成吸引力。拉高股指-体现更高的基金净值-让基民获得快速的账面资产-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基金-赚取更多的收益-进一步拉高股指,成为基金运作的基本驱动力。
三是负利率背景下的大众投资需求,存银行的钱收益为负,投资其他的有风险也不熟悉,股市已经形成的赚钱效应就像一块肥肉,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过来抢食。但和投资其他市场不同,其他市场投资越多就会稀释收益,最终让边际收益为零。这里确有非常强的网络效应,来的钱越多,账面上大家的收益就都越高。
政府的意图提供了股市保险,大众的投资需要保证了资金的增量,基金的业务模式产生了持续的做多动力,这是一个天地人完美的大合欢,驱动股指在脱离基本面的支撑后,继续完美演绎。只要后续的资金不出现枯竭,就可以绽放的越来越美丽。
但是,且不说它将在什么时候破裂,这种自我膨胀正在日益背离股改的两大初衷:
一 股市上涨的速度远超过资本市场建设的速度,等股指上涨到一个无法维持的程度的时候,资本市场的建设还留下大量有待推出的举措。管理层不断的喊风险和不时的设置阻碍,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新兴加转轨”的股市特征,泡沫难以避免,但如何避免形成恶性泡沫却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二 不但无助于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反而形成逆向激励,鼓励上市公司做概念、业绩造假、虚增利润再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利益,心态浮躁,而不是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这也和股改的初衷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