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厨艺 |
分类: 吃遍天下(各地美食探访) |
乌镇里,显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圈,随处可见的商铺,卖着当地特有的小吃、各种工艺饰品,虽然商业,却处处透露出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味道。林林总总的杂货铺满柜台,让人在眼花缭乱之余,总有种逛博物馆的惊奇,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
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是一种带椒盐味的芝麻酥糖。其由来颇有故事,应了很多民间美食意外所得的源头。据传一百多年前,乌镇有一家名叫“天顺”的夫妻糕饼店,专门制作一种小酥饼,因配方独特,制作精心,味道出奇的好。主人为保持独家经营,制订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儿的就不高兴了,对嫂嫂的嫉妒心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小姑乘嫂嫂不备,往配料中偷偷地撒了一把盐,指望着看嫂嫂的尴尬。岂料这一把盐撒得恰到好处,出炉的小酥饼甜中带咸,味道更佳,卖得比以前还快,“姑嫂饼”的名号不胫而走。
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何谓三白?《乌青镇志》说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之说。
三白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时,首先将糯米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以冷水淋凉。再将酒曲饼捣碎,均匀地拌入饭中。而后将饭料倒入酒缸,压平,在中间挖一个小潭,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或棉絮捂实保温。一周后开盖,酒便酿成了。
说起甜白酒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因家境贫寒,儿子不得不外出做工。一天,儿子在帮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儿子是位孝子,他准备将这两只粽子留给母亲吃。他将粽子藏在田横头一棵老杨树的树洞里,并顺手扯来一把草盖住洞口。后来,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为了躲雨,他走得匆忙,忘了取出粽子。隔了两天,当他去田横头树洞中取粽子时,发现那两只粽子已经被雨水浸成软呼呼的,用手一捏,里面滴出水来,而且透出一阵酒香。粽子拿回家后,母亲一尝,觉得又香又甜,还带点酒味,问儿子粽子边有没有放什么东西。儿子说只在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促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后来,他们就用这种草和粉作曲,酿制甜白酒,一直流传了下来。
说起甜白酒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因家境贫寒,儿子不得不外出做工。一天,儿子在帮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儿子是位孝子,他准备将这两只粽子留给母亲吃。他将粽子藏在田横头一棵老杨树的树洞里,并顺手扯来一把草盖住洞口。后来,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为了躲雨,他走得匆忙,忘了取出粽子。隔了两天,当他去田横头树洞中取粽子时,发现那两只粽子已经被雨水浸成软呼呼的,用手一捏,里面滴出水来,而且透出一阵酒香。粽子拿回家后,母亲一尝,觉得又香又甜,还带点酒味,问儿子粽子边有没有放什么东西。儿子说只在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促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后来,他们就用这种草和粉作曲,酿制甜白酒,一直流传了下来。
青元子是乌镇游玩最实惠简便的美食,甜咸两中口味,热气腾腾,饱了口腹,也没耽误前行的脚步。青色竹香的糯米包裹下,甜的是白糖芝麻,咸的是猪油盐菜,各有各的风味。南方称这种糯米制成的小食为元子,北方则将黄糯米包了豆馅,称其为豆包了。反而推之,南方的青元子到了北方就是“糖包”和“菜包”,北方的粘豆包到了江南,也该叫“豆元子”了呢。
麦芽糖和各种腌制的梅果,也是这里特有的甜品小吃。看到大叔如此卖力的给麦芽糖打劲,牙根都馋得想吃。赶紧用各种甜食填满嘴巴,那种美啊,从嘴里甜到心里,映了江南的明媚阳光,给世界一个最灿烂的笑吧。
前一篇:吃在杭州——梅家坞上的农家菜
后一篇:吃在沈阳——老妈家烤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