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烨终于释放了“焦虑”

(2009-05-06 23:31:00)
标签:

刘烨

男人味

杂谈

娱乐

刘烨:铁人才是真正的硬汉小沈阳是我偶像(图)

一个演员最不愿意听到的是别人对他的错误定义。比如演完《蓝宇》的刘烨,突然成了“同志”的偶像,很多人甚至觉得里面忧郁的角色就是刘烨真实生活的写照。这让这个东北“纯爷们”很不爽。于是,他开始了精心设计的银幕形象反击战。这种反击从《无极》《黄金甲》开始,到现在的《硬汉》、《南京!南京!》、《铁人》,渐至高潮。刘烨最想做的是大声告诉观众:我的性取向很正常,我是绝对男人!

 

在我们这个东方国度,出现刘烨式“焦虑”稀松平常。陈佩斯爸爸陈强演了一次黄世仁,所有人此后都把他当作“恶霸地主”形象代言人,陈强到老最大的银幕心愿就是“再不演坏人”。刘烨凭《蓝宇》一炮而红,拿了金马,成了关锦鹏捧出的符号,这也让很多人此后把刘烨定位成某种路数的演员,另类、文艺、小众。这让中戏优秀毕业生刘烨有苦说不出。《蓝宇》为他打开了一片天空,他无论如何得感谢这部电影,但他极不愿意让外界产生其他联想,这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因此,《蓝宇》再优秀,刘烨都必须努力跟它切割。

 

从《硬汉》里刘烨努力展示的一身腱子肉,到《南京!南京!》里刘烨的不屈眼神,可以看出刘烨的焦虑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他努力的指向异常明晰,即:表现男人的血性、勇气、力量,他当然变不成斯瓦辛格或威尔-史密斯,但综合几部电影的感受,已经让观众基本不可能想起《蓝宇》里那个痴情单纯的同志角色。王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刘烨一直在演一种非正常人,这话一方面当然是对刘烨的褒扬,另一方面也说明刘烨在《蓝宇》后一直锚着劲儿彻底“变形”,只要男人,只要来劲,就能激起他的创作欲望。比如《硬汉》里的角色,实在是很夸张,刘烨的发型、红缨枪造型,都略带些“硬演”的痕迹,但刘烨用投入感“硬生生”减弱了滑稽味和不真实感。《南京!南京!》里的陆剑雄,是导演的一个理想化寄托,刘烨的“硬气”几乎是南京军民抵抗气质的全部缩影,他表现得很准确,“硬”中闪烁人性光芒。

 

到了正上映的《铁人》,刘烨扮演的“铁人战友后辈”刘思成除了发疯工作外就知道收集“铁人”王进喜纪念品,他的心理桎梏来自时代也来自历史。刘思成这个角色实际上是现代青年与当年铁人精神的一座桥梁,刘烨有很多心理变化的展现,用尹力的话说:“刘烨在《铁人》里表现得很稳”,我这么理解,作为现代新“铁人”,刘思成必须展现不同于老一辈的风貌,时代毕竟不同了,现代铁人也须有面对当下、面对复杂社会的思考,刘烨的“硬”和“稳”为刘恒的本子找对了时代符号,把当年的《创业》精神烙上“正在进行时”印记。

 

刘烨靠着“硬”“军”“铁”这样的特殊符号一步步释放了焦虑,我相信,现在的刘烨处在没有心里负累的演艺人生愉悦阶段。这样的释放有意义吗?当然,人有时候必须要想办法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在这个阶段之后,我希望刘烨能拥有更自由的翅膀,随心所欲展现所有表演才能,而不再在乎外界的任何误读。你已证明了自己的可塑性,下一步,就是放轻松时间,演出——开始了。

 

谭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