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以前的周星驰电影让人笑哭,《长江七号》则让人真哭。
父子情本来就感人,周星驰不断用针扎着观众,刺人掉泪,墙上有百十只“小强”那一幕,观众可能更多感觉到心酸。贫寒家庭,老爸当民工供养儿子上贵族学校,自己却在一次事故中险些罹难。开开玩笑就能把观众弄得很HI的周星驰这次也开始了说教,有点象《大话西游》里从头到尾喋喋不休的唐三藏,还特“主旋律”。他对儿子不断重复:“我们虽然穷,但我们不说谎,我们也不打架。”这话很简单,一点不“后现代”,但让人起笑纹的时候心也在颤抖、悸动。无论从外型还是效率来看,周星驰的确是老了,但他的眼神更温柔,这段父子情,用非常态环境、经历把“爸爸”、“儿子”、“爱”做了一次周式阐释,让人体会到周星驰心中最本真的东西。
贵族学校生活是《长江七号》笑声的策源地。无比肥胖、壮硕的男女小学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学里的帮闲兼帮凶;势力还爱吃鼻屎的老师等等,这些符号在周星驰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识。飞上天的徐娇,以双手合十方式俯冲向地面,类似POSE《功夫》里也用过。真正起奇妙化学反应的是外太空超级狗“长江七号”的加入。“长江七号”外型可爱,既弱小也强大,善良是它最大的特点,它可以变幻表情逗孩子们开心,它可以牺牲自己挽救徐娇爸爸的生命。它是真正的精灵,是穷孩子徐娇关于世界最美好的认识和想象。我相信,“长江七号”用掉全部能量后逐渐逝去的那部分戏,会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
有人说《长江七号》更适合六、一儿童节放,或者小学生开班会后组织集体观看。这话很对,相当强。能让儿童笑,那一定是最好的喜剧片。通过儿童的哭和笑,让成人观众哭、笑、思考,就更加了不起。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够爽”,因为《长江七号》改变了周星驰电影“笑”果占80%的局面,而成了泪:笑大致是4:6的格局。李安拍完《卧虎藏龙》后说:“武”,就是“舞”。或许,老去,越来越接近“感动中国”人物的星爷认识到:“哭”,就是“笑”,它们本质一样。
我发现赵本山小品也从“爆笑”慢慢过渡到“笑中带泪”,题材从纯粹段子到有人文内涵,跟周星驰轨迹接近,这不是一种“招安”,更象是两大笑星的“有组织从良”。《长江七号》是一次反动,但不仅于此,它是一部非典型性周星驰电影,星爷或许是想在纯逗乐子和关注人类、社会之间来点修正。片尾Bobby
Hebb的老牌温情歌《Sunny》有点象老瓶装新酒,但基本为电影定了调:在温情脉脉的外衣下,《长江七号》把泪和笑当成了能量相当的武器。周星驰不仅能让观众笑得喷饭,也能让观众先哭后笑,笑中泛泪。
谭飞/文
娱乐奇谭-谭飞语录
飞友QQ群[1]:21335525
飞友QQ群[2]:15744043
飞友QQ群[3]:37071174满
飞友QQ群[4]:49393640满
飞友QQ群[5]:27255223
筹备群[6]中,欢迎加群后申请!
和飞哥QQ在线“弹”娱乐,赶快加入呀!
WORD文档可到群共享内下载
前一篇:两做法可让“春晚”立于不败之地
后一篇:评一评林青霞看望季羡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