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高考作文:灾难主题+多元意境

(2008-06-08 08:29:54)
标签:

杂谈

勿转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高考前,很多人就在纷纷猜测,北京奥运、抗震救灾和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等重大事件会不会进入高考题目。高考开考,各家高考作文题目终于揭晓。
    笔者分析了包括全国卷1、卷2和各省市自治区独立作文的题目,共计19卷。作文题目涉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体裁方面除了诗歌外并无限制,字数规定基本在800字左右。从这种格局看,今天的高考作文题目和寄望相比并无大的变化。然则今年的中国确乎属于不寻常的一年,奥运的喜悦与雪灾震灾的哀痛随行,确实激发了很多喜欢猜测押题人的无限联想,很多人将这些大的社会事件设定为高考题目。客观上讲,这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高考作文不单是语文知识、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测试,也是考察考生对宏大社会事件的认知感悟能力,以及对国事家事情感语境的情感(商)的考核。但从这19份试卷反映的内容看,作文题目并没有局促于既定思维的单一性,依然体现出了多元的社会和文化信号。
    就表现宏大社会事件而言,没有震灾更能让中国、世界和灾区民众更为震撼。因此,包括全国卷1、陕西卷、北京卷小作文均已四川震灾作为今年高考的内容值得关注。尤值一提的是,四川高考试卷的命题作文《坚强》也显然和地震题材有着割不断的情感引导倾向。四川震灾已经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的一场自然灾害,而是反映了超越文化、种族、国界的人类在危难时刻的大爱情怀和惺惺相惜。尤重者,这场震灾对中国从体制到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悲戚但不悲观、自立但不自闭的新中国宛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且,这场震灾更让人看到了一个少年的中国,无论是废墟下最美女孩的微笑,还是乐观敬礼的男孩,抑或是热情的80后与90后志愿者...这一切都是灾难之后的中国收获到的宝贵希望和财富。让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高中生们以笔抒发他们对震灾的感受,这样的高考作文是众生难忘的。可以预料,这些以震灾为主题的高考作文未必偏偏华章,但可以相信字字句句中都包含着爱和申请。笔者深挚笃信这一点。
    如果将震灾的作文算作是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江西卷作文“给人类写一封信”也属此类,因为该题目选撷了07年洞庭湖灾的社会背景,要求以田鼠的口吻去写作文。无容置疑,这既考察考生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逆向思考,也考核考生拟人化写作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卷2的“海龟和老鹰”、海南卷的“母女和小鸟”、福建卷的“三人买饮料”、北京大作文“石头和杯子”这些或材料、或情境的材料作文,既有寓言哲理成分,亦动态反映考生的观察思辨,更给考生在价值观取向上提供了多元开放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些作文素材考虑到了高中生写作的特点,足见命题者的煞费苦心。
    从考生的角度言,窃以为以下各省区的题目多少带有瑕疵:一是老套无奇,难以激发考生灵气灵感,如辽宁卷“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广东卷“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天津卷“人之常情”等;二是题目充满歧义,如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这里的“自然”是指名词性的大自然还是指修饰性的“自然”(自自然然)?三是深沉玄虚,如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如湖南卷对唐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境和哲理的评析。古诗可以言志,亦可作为文题抒发情感,但古诗意蕴复杂,考生甚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哲理或意境的评析。而且,若考生理解和传统解释相悖而又文章可以自圆其说,阅卷者如何评判?四是看似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把握,带有出题者故意为难考生的意味,此类题目也难以发挥考生水平。苏、浙、沪三省区题目均如此,江苏的“好奇心”、上海的“他们”、浙江的“触摸城市和感受乡村”对考生会有欺骗性,会让考生在认为简单的喜悦下写下去,等到快要成文时又感觉写错了,跑题了,考后更会滋生懊悔念头...为难和捉弄考生的题目,总不能算是好的。
    当然,从各省区自主出题和多元选择的角度讲,高考作文题目越多,就越有开放性的进步性和合理性。
    如果说最大的遗憾,笔者依然觉得高考作文排斥诗歌难言完美。既然古人都认为诗可言志,既然高考作文命题者都可以将诗入题,既然高考作文题材可以丰富多彩,为何考生不可以以诗完成作文呢?是阅卷者没有欣赏诗的能力还是贬抑诗歌体裁?一句话,作文题目可以多元,考生写作当然也应该多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