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越楚博导将本文推荐至新浪文化博客{深度阅读}栏目
因被网友“人肉搜索”落马而被一审判处11年徒刑的原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开始写书了。消息一出,不免又引发了坊间对这位“天价烟”局长未来的诸多联想。人们都在猜测,周久耕会在监狱中能写出什么样的书?还有人对他质疑写书的资格提出质疑。还有,周久耕能否如愿实现从一个阶下囚到一个作家的华丽转身呢?在我看来,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至少从目前来看,周久耕已经具备了一般作者无法比拟的四大优势:
一是有一流的写作环境。“监狱已成为贪腐官员最好的书房”,这话有点道理。据我对监狱系统的了解,周久耕只要一审服判再体检一下身体没问题后,就很快会离开那昏暗狭小、没有书桌的小囚室,到他服刑的监狱里改造去了。那里的环境可要比起看守所中相对宽松自由得多。虽然还是关在高墙大院内,但和那些暴力犯罪分子相比,象他这样领导出身的特殊罪犯,入监后多会得到程度不等的照顾,通常不会和大家一起干体力活,而是在相对独立空间里干些抄抄写写或牢头教员之类的发挥些余热。没了美女奸商的骚扰,不用大会小会的作秀,也少了官场酒场的应酬,还没有缺吃少穿的担忧,却有足够的时间幽静的空间让思想自由的驰骋,这种绝佳的写作环境还真不是一般作者都能具备的。
二是有强烈的倾诉愿望。贪官在狱中写小说,做学问、出书,这在当今中国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不过,在刚刚身陷牢狱之时就那么快高调宣称要写小说,而且一审没结束就写出三万多字了,恐怕周久耕就算第一人了。一般的犯罪官员在人生遭受了如此的重大挫折之后总会有一段很长的烦躁期,一审之后不上诉的很少,而周久耕却能这么快就平静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坦然接受“阶下囚”身份,这既说明政法部门的相关工作比较得比较到位,也足见他的心理素质不一般,但不说话不等于他真的无话可说。一个位高权重威风八面的房管局长,却因抽几支高档烟而在网民的“人肉搜索”之下眨眼之间成了阶下囚,这期间他经历了一种怎样艰难的心路历程?与其他没落网的贪官他会不会有点委屈?他的生活和家庭又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出现了那些变数?昔日的官场好友有没有落井下石?身边的亲朋好友是不是“树倒猢狲散”
?等等,他肯定有一肚子话要说,只是囿于现在的身份又不敢实说,于是,小说自然就成了最好的渲泄方式了。
三是有现实的减刑动机。很多作家对周久耕想当作家的动向有点愤愤不平,仿佛生怕他的加入会玷污了作家这个群体的贞节似的。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惊慌,依周久耕的见识,困守书斋爬格子的穷作家肯定不是喧嚣惯了的他想要的,出狱后多半会利用原有官场关系选择经商。但眼前之所以急着要出书,最强烈的动机还是为了减刑。因为按现行的减刑政策和他的刑期长度,只要他改造过程中有立功表现,减个三两年的刑期应该没问题。而最见效最省事的立功方式莫过于写书了。既能为政府的反腐败建设提供点反而教材,又能曲径通幽地为自己树碑立传,还可以为彰显监狱方面的教育改造工作成果而锦上添花,减刑之余还可以给自己赚点额外的收入,还可以排遣监狱的漫漫长夜给自己带来的无聊和寂寞,这种一石多鸟的大好立功机遇,可是许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许多普通在押犯也想写书立功,可就点那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小杂耍写出来给谁看啊?他们也只有红眼的份儿了。
四是有超火热的新闻卖点。很多作家都体会写书容易售书的滋味,如果拿不出银子来包销,就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找门路,即便是一些有资格签名售书的名家也免不了站在路边餐风饮露的尴尬,一不小心还会象阎老爷挨人几下掌掴。可周久耕就不必有那种担心了。现在肯定有很多精明的出版商已经开始设法联系周久耕了,他们不会放过这本书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一个被上亿网民关注因而成为首位“人肉搜索”下台的贪官,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卖点,只要与他做成了这笔买卖,想不赚都不可能。更别说其中有多少离奇的情节和曲折的经历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现在就非常想看到周久耕的书稿,并不是对他的文笔有什么期待。因为如果想看这类型的书,完全可以在随便一家书店的畅销书架上抽一本,甚至,在傍晚桥头的路边摊上也能找到。我之所以有兴趣,完全是针对‘周久耕’这三个字,这宗对中国网民有典型性意义的案件,网民们一定会抱着复杂的心态,想了解一下被他们“直接”推倒的“周至尊”,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了这种拭目以待的心理,周久耕还用为书的销路犯愁么?
当然,周久耕虽然具备了成为作家的四大优势,但他作家之路究竟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这个问题,就留给岁月来回答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