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鸿水娱乐 |
分类: 影评:影视鸿论 |
《花木兰》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作者:鸿水
《花木兰》上映的档期也算不得好,也是遭遇《2012》的压制,我听说该片的票房已经超过8000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最惨的还是11月20号当天同时公映的三部小成本电影,他们才是彻头彻尾的“炮灰”。不过,这也说明,今年的电影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了。简单地一算,整个贺岁档陆续公映的电影加在一块儿大约有50余部。这个量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不过,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对于夹缝求生的单部影片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三枪拍案惊奇》一上映,紧接着还有《十月围城》等,《花木兰》基本上就要被下档了。其实,从一公映,《花木兰》面临的争议就不断,主要争议集中于故事情节和导演对于电影的掌控方面,而对于片中男女主角陈坤和赵薇的表演则是一致表扬。
我曾经说过:《木兰辞》被山东人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增强了其流传性,从而使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妇孺皆知。所以,拍摄一部以花木兰为题材的电影,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然而,尽管花木兰的这个题材给了改编者无穷尽的想象空间,可他们还是把《花木兰》的空间给做小了,原本可以发挥的空间是更大的。
不管花木兰拍得怎么样,但在主题的表达上,我认为:这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花木兰对于国家的“忠”,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面临绝境,甚至死亡,她都没有背叛国家,而她的顶头上司,却没有按照原计划来解围,宁可让自己的兵将被送入虎口,继而成为不忠之人;“义”字在花木兰的身上也有充分体现,比如,她得知文泰“死讯”以后的自暴自弃,都是“义”字的结果;而“孝”则是花木兰身上最光辉灿烂的品质之一。千百年来我们一直传说这个传说,传颂“花木兰”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因为她做了不少女性所没有做到的“孝”道。如果不是因为“孝”,她不会替父从军、如果不是因为“孝”,她更不会放弃高官厚禄而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父亲身边……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电影语言中获知到这样的讯息。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花木兰》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像这样类型的电影恐怕只有《花木兰》一部。它也可以定位为是一部女性电影。毕竟,花木兰的名头就是如此。但从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花木兰》带给2009中国电影少有的感动就是因为这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忠、义、孝这三个字背后所隐藏的伟大情愫。
|声明:鸿水博客文字均系原创首发,可随意转载,但任何形式转载务必署名作者:鸿水|
——————————————————————————————————————
|鸿水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hongshui
|2010年贺岁档我最关注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