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砚

(2015-05-16 16:59:58)
标签:

试砚

老歙砚

端砚老坑

杂谈

分类: 文房雅玩

  小女平日习字用的是一方老" 金星坑月精式歙砚",此砚无论夏季冬季,下发皆俱佳。久而久之,她本能地认为砚下发的表现就应当如此。为了让女儿更多地感受各类砚下发的差异,近来让她采取用不同标准来测试砚下发的差异。

  测试的砚依次为" 金星坑月精式歙砚"、“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端老坑淌池砚”、老绿端、普品老澄泥砚、“洮河喇嘛崖上层绿石椭圆砚”、“宋一式抄手紫石砚”。

        前次测试标准为一中号勺水,研磨100圈。因为研磨水量比较大,绿端、老澄泥砚出现的问题比较大,墨色发灰,洇开明显。而两方宋元时期老歙砚与晚清时期的老坑端砚表现颇佳,磨出的墨黑亮如油,写字也不洇开。抄手紫石砚下墨不错,但因研墨水量较大,没醒墨,虽黑,但洇开。   

        本次测试放宽条件,改为一小号勺水(水量仅为中号勺的一半),仍然研磨100圈,纸仍然是汪同和的生宣,再试效果。

 

试砚
  依然先测试女儿日常用的" 金星坑月精式歙砚"。这方砚即便到冬季,也下发颇佳。


试砚

 

  研墨完毕,无需醒墨,直接在生宣上书写,墨色黑亮不洇开。为统一标准,每方砚研磨完毕,皆不醒墨即时书写。

 

试砚
  第二方老歙砚,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磨感不错,推磨与画圈磨皆用。


试砚
  第三方,“端老坑淌池砚”,这方晚清老坑端砚是女儿测试当中最喜欢的一方,她说磨感稳而糯。两次测试之后,女儿坚定地说,这方老坑砚归她了,不可以淘汰出掉。


试砚

 

  第四方,老绿端。今天的绿端多粗糙,适做茶盘。但老绿端还是能用的,磨感比较滑,小号一勺水水量,研出的墨还算黑。

试砚

 

  第五方澄泥砚,为普品,下发墨都不大好,水量不大,研磨100圈也能黑。

 

试砚
试砚
  再试第六方,洮河喇嘛崖上层绿石椭圆砚。喇嘛岩上层这样细水纹的石质非常细腻,研磨糯糯的。下发墨要逊于老歙砚和端砚老坑。但这方的砚式是女儿非常喜欢的之一。


试砚
  最后一方,宋一式抄手紫石砚,只能用推磨法研墨。砚石质略粗,下墨不错,发墨略逊。


试砚

 

  七方砚测试完毕,对比试墨图,虽不及前次有那么大的差距,但还是有明显的差别。

 

试砚
  两方老歙砚与老端砚老坑,墨色黑亮不洇开。老歙砚系列坑口闻名于宋代,元代也有少量开采。后因坑口资源枯竭,加之坑洞塌方伤人,之后数百年皆未采石。明代歙砚,除少量为留存老石所制,多数皆非龙尾山老坑口砚石,亦有不少为相似石品而非歙砚冒用歙砚之名。据说这也是为什么歙砚在明及清初名声远不及端砚的原因。


试砚

 

  绿端及普品老澄泥,下发效果不尽人意,没有醒墨的情况下书写,墨色发灰,且墨色洇开。

试砚
  ”宋一式抄手紫石砚“石质略粗,下墨快,但墨发得不理想,墨黑但缺乏精神。


试砚
  通过这两次测试,目的是让女儿初步了解不同砚下发的各种情况。等冬季来临时将再次测试,冬季不同砚下发的迥异应该更大,良莠区别会更明显。

 

 

 

--------------------------------------------------------

试砚

砚之发墨

墨的干湿重量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