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墨锭存放年限

(2015-03-16 13:27:51)
标签:

墨锭的存放年限

墨锭

杂谈

分类: 文房雅玩

  墨以陈为贵,昔人云:笔陈如草,墨陈如宝。但任何物件,不可能是无限“陈”下去,墨到底能“陈”多久为佳呢?

       白石先生语:墨宜稍陈,过于陈,磨时皆满砚渣滓。新造者,磨后如冻,用之则光浮而不黑。黄河以南,多潮湿,收藏五六年,胶性钝,颇可用;以北,多干燥,不过十年,亦能用。凡言宋、明及清初陈墨为宝物,皆好事者。

       白石先生成名于民国时代,当年所言“陈墨为宝物,皆好事者”,此话距白石先生下定义的时间下限为“清初”,也有200余年。此外,坊间亦有观点,墨存放150年,必败胶,不可用。当然,此处所言“能用”、“可用”是指研的墨要黑、透、厚,墨色润泽,而不是能研出墨汁即可。

 

  先从留存实物来谈谈墨的存放年限。

  目前留存最早的墨,当是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但外形依旧保存完好。汉代的墨主要是松烟墨(如产于今陕西千阳的榆麋大墨),也有石油烧制的墨(如产于今延安的延川石液石油墨)。

 

墨锭存放年限

 

  相同时期出土的汉代石砚。将墨丸放在砚上,用研石碾碎,调成墨汁使用。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研磨调制成的墨汁,今日仍能书写。但由于当时工艺的限制,墨韵上没什么讲究,只能算作普通墨汁。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韦诞对松烟墨的配方进行了革新,在原精选百年老松制松烟墨配方中加入了蛋清、麝香和珍珠,这样制出来的墨不仅香味独特,而且提升了墨品的价值,从此开创了中国制墨业添加珍贵辅料的先河,也开启了墨锭讲究墨色层次变化的新时代。

  江西南昌西晋晚期至东晋早期雷鋽墓出土的松烟墨,形体上也基本保存完整,可惜无试墨图。曾见唐宋出土墨试墨图,也如出土汉墨如普通墨汁般。

墨锭存放年限

 

   同期使用的砚,出土于洛阳涧西轴承厂西晋墓的四足卷云纹石砚。

 

墨锭存放年限

 

  相对而言,清代之前古墨存量相对较大的是明墨,目前也能见到多种明墨的试墨图,可以用来判断古墨存放年限。

       先来看看故宫博物院及沪上赵老师所藏明墨外观保存情况。

 

墨锭存放年限

明宣德年胡进言督造龙香御墨长8.6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锭存放年限

明成化年石青色龙香御墨 直径5.9厘米 厚1.2厘米 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锭存放年限

明万历年清谨堂墨 直径5.9厘米 厚0.85厘米 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锭存放年限

明天启年叶玄卿天膏墨 长6.7厘米 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锭存放年限

明吴叔大凤九雏墨 直径12.1厘米 厚1.9厘米 藏于故宫博物院

 

墨锭存放年限

明万历年程大约(君房)墨 直径15厘米左右(估) 藏于沪上赵老师

 

墨锭存放年限

明万历年程君房墨 直径10-12厘米(估) 藏于沪上赵老师

 

   故宫博物院的古墨保存环境固定,相对是最好的,而民间的古墨因所有者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颠沛流离。因此故宫留存下来的明代墨品保存基本完好,至今也经历了400-600年岁月的洗礼,故外观上还是有明显的氧化、老化和细裂的情况,不可能保存如新。

 

  明代墨锭,日本保存的数量应该是最多的了。日本人为了研究,曾经也将部分明墨研磨试过墨。通过这些试墨图,可以一窥明墨的风采。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沪上赵老师程君房墨试墨图

 

  由试墨图可见,明代的墨黑色黑、亮、透,表现力很好。存放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试墨之时,有相当部分或多或少存在败胶现象。日本是一个非常尊重传统的国家,明墨的保存环境相对好。部分墨锭败胶现象说明,经历400余年的沧桑,有相当一部分的明墨从使用角度来说已经受到了影响,其更多的是文物价值。

 

  清代的墨,有故宫博物院及民间藏墨,保存得都不错,墨色也出众。特别是许多保存完好的清中期的墨锭,有许多都没出现败胶的现象。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锭存放年限

 

        墨的保存年限要素:外部环境、工艺、胶法与用药。

  外部环境——指的相对恒温恒湿的客观环境。墨最怕的是南方霉潮季节潮湿的侵袭,如果是被潮气侵入的墨,容易败胶,或胶性已起了变化,若遇到风吹即有断裂的可能。制墨宗师李廷珪很早就说清了墨的保护和保存方法,他在一首诗中说得非常确切:"赠尔乌玉玦,泉清砚须洁。避暑悬葛囊,临风度霉月。”这首诗清晰地说明了墨不怕风,最怕霉天的潮气侵入。

  工艺——古时有“轻胶十万杵”的夸张说法,意在表示锤打次数要多。上海复旦大学90年代曾经做过杵打实验。牛皮胶含有胶原蛋白,分子链由近千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各分子链之间以共价键交联成大分子网状结构,从墨具有象石头般的硬度特性看来,这是犹如增强填充料的油烟均匀分散于牛皮胶交联结构中的缘故。通过测试数据显示,只有经过6000次以上的锤打,才能完成新自由基产生——自由基重新结合——局部有序化结构的全过程。古时“轻胶万杵”的制墨经验无疑凝聚着丰富累积和合理内涵的结晶,说明只有锤打至近万次时,牛皮胶才能呈纤维状地均匀地分散在墨体中,并使烟粒均匀填充在牛皮胶的交联网络骨架内。简而言之,工艺到位的墨才会坚实不易断裂。北方墨的断裂,与墨的干湿、外部湿度急剧变化、杵打工艺等有关。

  胶法与用药——前人制墨中,对于胶的重视可与对烟料品质的要求相提并论的。有前人认为胶是最重要的,虽有上等的烟料,如胶不好,则一样制不出好墨,但如果是次等的烟料,用胶得法,则还是能制成佳墨。如果烟料好再加上胶好那真是如虎添翼,难得的佳品了!前人又说,胶不可多,因为多则光亮,让勾画的墨色变得不明显,故不宜加多。而且在实践中,胶过重的墨锭不好下墨,磨不动,入画书写滞笔,没层次,亦不是好墨。添加多种中草药,主要是为了增光、助色、取香、意在经久,或者使胶质粘性不败,让墨色不退,墨质坚硬,以提高墨锭的品质。要想使墨锭存放时间久远,添加一定量的中药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当然也不能添加太多,太多对墨质本身不利。胶法不得当及用药不得法的墨,除了容易败胶外,还容易出现墨霜。那种整锭墨满身厚厚墨霜的墨锭,绝非好墨锭。

 

  综上所述,从使用功能角度来看墨的存放年限,是由外部环境、工艺、胶法与用药来决定的。根据以上因素,墨存放400-500年也能用,但要确保最佳的墨韵效果,不易存放超过300-400年。如果仅仅从墨的形体保存年限来说,只要外部环境合适,保存两千年以上也是没问题的。在高品质的前提下,墨是不怕长时间存放的,在保存上线之内,时间越长越好用。劣质墨存放时间无论长与短,终究还是劣质墨,长期存放已经失去意义。新墨含胶较重,拿来就用火气比较大,存放几年胶性稳定后更好用。新墨一般存放五年即可用,十年最宜。为何有不同的墨锭存放年限的说法,想必主要是各人所接触的墨锭存放外部环境、制作工艺、所用胶法与用药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吧!



 

-------------------------------------------------------------------

墨的奥秘-----微观世界里的墨

闲谈墨史

闲谈墨锭的使用与收藏

墨锭存放年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